如我心懿:汪导谈剧中细节的处理
有人说,《如懿传》比不上《甄嬛传》的地方,是对于细节的处理,细到让人随意点开一集,跳到任何一场戏,都能有新的察觉与感悟。纵然《如懿传》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拍摄周期的漫长,剧本的反复修改,都让此剧的创作出现了一些遗憾,据说汪俊居演回头再看,也发现了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比方说那场诬陷如懿的戏里,当场撞死的那个“小福子”,就应该加拍一场他其实是假死, 醒了后问一句“我在哪儿”,旁边立马有人咔又把他掐死了。你还想活吗?你在那儿是假死,但肯定有人不能让你活着。还有如懿出冷宫的时候,应该让惢心给她梳头,梳着梳着都能梳出眼泪,因为她进冷宫之前,最后一次也是她梳的头,这样就有了前后呼应。而且可以加点戏,惢心说三年不梳头,我已经忘了怎么梳了,然后如懿说:“没事,我不怪你的。”
导演的创作虽然有遗憾,然而精彩的加戏并不是没有,这里我仅就两个人物提一提。首先是意欢,原著中一再说她对皇上一往情深,这种深情却少了点铺垫。剧中增加了她在进宫前的情节,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意欢非常美的民女造型,而且有了去寺庙上香时对皇上一见钟情的铺垫,后面人物的痴情便能得到更好的解释。其次是玫嫔,原著中的玫嫔在畸胎事件后便迅速掉线,几乎成了小透明,只在别人口中侧面提起,然而剧中却不时点到她,比如茉心约她去谈祸害七阿哥的事,七阿哥死后她畅快地大弹琵琶,都让人意识到原来她的恨意始终未曾消除,同时还正面描写了她的病入膏肓,这一切铺垫让她最后的终极一搏以及含恨而终有了合理的发展脉络。从小说改编成电视剧,一定会有大量的再创作,汪俊导演是一个创作态度认真的导演,《如懿传》也是一部经得起咀嚼的电视剧,下回再看相信定能有更多的心得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