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经历过的校园欺凌
文|荒卷自斋
1
“你们永远都不会承认自己做过的事有多恶毒,将来你们只会说我怎么不记得。我怎么不记得我把红墨水丢在她身上,我就是闹着玩的呀,我没有喂她吃过垃圾,没有泼过她冷水,没有扒过她衣服。 你们之后的日子舒舒坦坦,没有一点心理负担,你们回首自己人生,觉得自己挺好的了,觉得自己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 如果我忘不了,我忘不了怎么被你们欺负,粉笔灰塞嘴里是什么滋味,打火机烧头发是什么滋味。 你们骂过我最恶心的词,编过最下流的绰号,你们动手的没动手的都一样,你们比石头还冷漠!你们又恶毒又愚蠢,你们巴不得世界上多死一个人,因为你们的日子真的无聊!因为你们觉得自己不会承担任何后果!”
这是根据郭敬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中的一段台词。是主角不堪忍受同学们对她的欺凌,站在海边的长堤上准备跳海时,对着一群“事不关己”的围观者们的控诉。
随着这部电影的上映,校园欺凌这个话题,也被沉重的打开。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7年的《校园暴力和欺凌》上的数据显示:32.5%的学生遭受过校园欺凌。数据还显示:全球每年有2.46亿学生,因欺凌而痛苦。
如何定义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欺凌的形式有哪些?
肢体欺凌:推撞、拳打脚踢以及抢夺财物等。
言语欺凌:当众嘲笑、辱骂以及替别人取侮辱性绰号等。
社交欺凌:孤立、杯葛以及令其身边没有朋友等。
网络欺凌:在网络发表对受害者不利的网络言论、曝光隐私以及对受害者的照片进行恶搞等。
2
在影片中,主角易遥所遭受到的欺凌方式以上四种一个不拉,并且施暴者是一个集体,而不是单个或极少数的几个人。
在集体情境中,人们更容易失去道德感和责任感,会对丢人墨水、泼人冷水这种行为毫无愧疚感和心理负担,而且还会觉得自己不用为此承担任何的责任。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去个性化”。
经常听到这样的新闻,当一个人站在楼顶企图跳楼时,楼底下围观的人开始起哄,向楼上的人喊话:“你跳啊!到底跳不跳啊?”
这当然很过分,过分到让你怀疑人生。但是,当现场只有一个人时,这个人就不太可能会怂恿对方去跳楼的。
这种在群体情境中人们更可能抛开规范限制,失去个人责任感的现象,称之为“去个性化”。
根据津巴多对去个性化的研究表明,形成去个性化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匿名性
“反正也没有人认识我。”在这个念头的驱使下,人们更容易做出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这也是网络暴力如此盛行的最主要原因,因为在匿名的情况下就算自己真的干了坏事也不用承受太大的道德压力。
2.责任分散
“又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也许大家都这么想。在单独一个人的情境下,我们需要独自一人负起全部的行为责任。
但是在集体情景下,这份责任会被分摊,来自道德的压力也会被分散,当道德感与责任心被分散到每一个人的身上时就显得微乎其微了,所有人都不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妥。
3.群体的淹没性
群体中成员的活动往往并不是以个人的身份出现,而是具有群体的意义,以群体的形式出现,这样群体就淹没了个性。二战时,纳粹集团大肆屠杀犹太人。
这并不是一群具有反社会倾向的人集合在一起做出来的事,恰恰相反,他们是普通的士兵,普通的军官,绝大多数都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
如果他们不是生长在德国,而是英国,他们则会投身于盟军,站在正义者的一方。这就是群体淹没性的一个例子。
就在易遥遭受到的这场集体欺凌中,除了因去个性化而施暴和煽风点火的人之外,绝大多数人都是保持沉默的旁观者。
只有少数人看不下去,想去捞她一把,而这少数的人里面又有一部分碍于周围人的态度最终也未能出手相救。
3
根据中国人民法院2017的问卷调查显示,59%的人,旁观欺凌时并未挺身阻止。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就是“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正如易遥的台词里的“你们胆小怕事别人做什么你们就跟着做什么。”
人是群居动物,从原始部落开始,为了生存,人们只有集合在一起,才能有力量在恶劣的环境中觅食与对抗野兽。
如果一个人被孤立或者落了单,这将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每个人都害怕被孤立。
如何防止自己不被孤立,遵从多数人认定的规则行事,使自己的言行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是一个有效的办法。所以说,路见不平一声吼,是很难的,也是要看周围人的反应的。
4
假如很不幸,你也曾经被欺凌过,并且你觉得自己并不能对此释然,想起来依然会令你感到痛苦,那么如何让自己好过点呢?
首先,需要矫正对欺凌的一些不合理的认知。
面对校园欺凌事件,不少人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别人欺负的是你,而不是别人?
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人们很容易就会认为一定是被欺凌者自身的原因,才会招致欺负。
而被欺凌者也会很容易产生这样的一个信念:别人欺负我,一定是因为我不好。那么真实的情况真的如此吗?
据调查显示,家庭的贫困、文化上的差异、外形外貌都是导致欺凌的重要因素。
在影片中,易遥被欺凌的原因就有家庭贫困。因为家庭的贫困导致她换不起最新的校服,只能穿着和别人不一样的旧校服,穿的跟其他人不一样,也是被欺凌的因素。文化上的差异也容易导致被欺凌,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种族歧视。
生长在什么样的家庭、地域这完全都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至于文化,也不是可以武断的去评价它的好坏的。
所以,被欺凌都是自己的原因根本不能成立,这不是你的错。借用电影《无问西东》里的一句话: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自己的珍贵,抵抗恶意。
然后,进行自我关怀。
这里有个小练习,老少咸宜,推荐给大家。
第一步,让自己放松,找一个舒适的姿势坐着或者躺下。
第二步,闭上眼睛,让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来你因为被欺负而愤怒,充满着委屈与无助的自己。再浮现出你现在的样子,是长大后了的有力量的自己。
第三步,让现在的自己去拥抱曾经的自己,坐在他的身边,拍拍他的肩,告诉他,我会一直在你身边,保护你,没有人再会欺负你。
如果伤害实在是太大,无法凭一己之力走出来,那么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文章最后,借用电影结尾时的一句话:愿所有的青春都被温暖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