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忧的便利店----“冷漠脸’’正在蔓延, “少子化’’和“国际化’’夹击之下, 宾至如归的日本服务业还能’’微笑’’多久
01
—
你们用过功能“逆天”的日式便利店吗?

在日本旅行或者生活过的人,一定会对无处不在的便利店印象深刻。著名的7-11,全家(Family mart),罗生(Lawson)。饥肠辘辘的寒夜,有楼下7-11里的美味又超低卡的关东煮贴心暖胃。突然想吃炸物的执念萦绕心头时,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去“埋伏”Family mart和Lawson都各有特色的招牌炸鸡块。还有在便利店里,可以享受各种热门演唱会门票购买,精美清晰的打印复印,交水电费,宿醉之后的醒酒药,早上一杯热黑咖,永远免费且干净的厕所,站着看很久也不会赶走的热门杂志......多少人租房子时的必要条件就是在百米之内需有一家便利店。
简直就是“便利”到逆天!
但,最近的便利店有一点小变味。
(以下话题略敏感。)
我有一位在横滨的北京朋友,醉心于日本的平面设计,刚来日本进修不久。他跟我说,从来不会进横滨他家旁边的便利店。初来乍到的他,日语能力还在学习,使用便利店的服务,例如打印和付费时,偶尔还是需要便利店的店员帮忙。但他家旁边的便利店店员却帮不上忙,甚至比他还不懂,而且甚至会给他’’冷漠脸’’,也是让他很绝望。
咦?说好的宾至如归呢?说好的露出8只牙齿的日本式标准化微笑呢?
这位朋友怀疑自己来了“假日本”。
事实却是,日本便利店的店员,大部分已经悄悄换成了南亚的外籍劳工。也许是日本太缺人手,也有可能是劳工本人的意识问题,许多没被培训好的就被推上前台接待客户了。
这还不是个别现象,本人也有亲历。
我家旁边的7-11,会不时遇见一个壮硕皮肤黝黑的外籍店员,一次买咖啡时我拿了个大号杯的付款,因为咖啡的条形码不是在商品上面,他在扫码时扫错了,他用“言简意赅”的日语跟我说“扫错了,扫成中号杯的”,然后看着我,默默和我对视,僵持5秒。
于是我“认怂”,默默地迎合他,把手中的大号杯换成了中号。
之后,我默默安慰自己:在日本工作不容易啊,给他成长的时间吧,我们刚来日本留学时也经历过这些不习惯,宽容体谅。
原谅以上只是我忍不住在道德制高点宽慰自己。
事实却是,当时感觉太麻烦了,只想赶紧弄完赶紧走。
后来,状况接连发生。
便利店代收快递的服务对于热爱网购的街坊是福音,有一次我拿着货单去取时,一般店员是对照单号直接取给我。可还是这位“成长中”的店员,把店里收到的快递品一个接一个地拿给我看,终于拿到第5个了我发现自己的名字......要么就是一下子搬出五六个叫我自己挑......后来一次我终于忍不住,语重心长地“指导”他看末位的4位单号找到相应的,就不用搬来搬去了。
如此不得要领,在服务至上的日本社会,要客人反去“指导”,我也是头一回。我还说得很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语气不太会惹到这位壮硕的店员。
终于,之后来这里买东西,看见当时值班的店员不是他,我会小庆幸一下。
但便利店24小时营业,需要至少三班倒,好的时间估计被日本国籍店员选走了,我们上班族需要深夜取快递时,都会一直遇到他。

02
—
你们再不来,就只能来“假日本”了
日本的便利店,以前,其实店员大多是日本本国的打零工者(自由职业者),或者外国留学生。除了便利店的店长或Owner,极少是全职在做店员的。但至少,日本这套标准化的服务流程能很好的生效。便利店的“使命”,就是让客户能迅速顺畅地利用完服务,迅速离开,客户便能满足。在日本工作多年的我,深知日企对于流程化的总结和工作指南的描述是极其擅长,培训之后员工是可以做好的。
对本国的打零工者来说,他们从小在用便利店,知道便利店就该这么做,对他们来讲理所当然。
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讲,便利店打工是挣学费和生活费的是谋生的必要手段,所以必须做到位。
但对于这些刚刚被引入日本,从事这些需要直接面对客人的外籍劳工。他们是怎么想的呢?
他们会不会在想
“我就是个收钱的,你还要我笑脸?”
“我就是个收钱的,为什么要懂那么多的繁复流程,我们国家可不是这样。”
往更深层去考虑,他们漂洋过海来日本讨生活,做这些基础的工作,受教育程度不明,却要
求他们“了解日本文化,积极融入日本社会,做得跟本地人一样”,似乎是苛求了。
尽管如此,遍布日本全境大街小巷的便利店,还二十四小时营业,随时需要1到2名店员在店里服务。
事实却是真的没有那么多的人来能做这些基础工作了。
最新数据显示:
“日本的老龄化已经严重到“每5个日本人就有一个70岁以上的老人”。
40岁以上的“不婚族”大有人在。
没有舆论绑架的国度,婚后“丁克”也是“自由人权”的选择。
因为离世的老人远比结婚的新人多,大学生就业往往会去殡葬和看护行业也绝对不去做婚庆。

日本的“老龄少子化”的结果,就是日本必须被动地接受“劳工国际化”。
工业大国日本凭借超高水准的标准化,能迅速将工业领域的外籍劳工教育同化。
但服务业呢?直接对人的工作,关系到文化差异,关系到民族性格不同,就复杂很多。
有人提出比较“丧”的结论,提倡各种自由的国家,及时行乐的国民不愿花时间培养国民自己的后代,都头来只能引进“别人的后代”来服务你,所以就不要挑三拣四了。
所谓“孽果自偿”。
但,其实转机也在悄悄发生。
东京街头已经有“无人化便利店”。
其实就是自动扫码付钱机,深夜客人少的的时候,24小时便利店已不需要店员了。
我想正是此般窘境,逼迫日本必须急切发展“智能城市”和“无人AI”技术,摆脱年轻劳动力不足的束缚。

当有一天,来日本旅游随街买个便当,再也看不见带点婴儿肥的便利店日本小妹露出牙齿不太整齐的“八重樱”笑容。
取而代之的,是入店瞬间就“脸部识别”确定国籍,然后全店转换成“中文模式”的无人化设备,竭诚“为您服务”。
这种极致化的“宾至如归”服务,会更让人怀疑自己来了“假日本”吧。
莫慌,
给各位看官压压惊。
文末奉送一张,新鲜采摘的,绝美秋稻田。


本文首发在作者微信公众号
名称: 风格沓谷
公众号: kutsunoya_kou
坐标日本,第9年。 记录一些,私体验,及趣闻。
个人的写作试验田。巨蟹座,重症普世情怀,精神洁癖。
致力于在“世故”与“情怀”间,尺度游走。
BTW,诚接专栏邀稿,欢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