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古建之旅 (下)
我们探访晋北古建的旅程仿佛一条波浪线,在历经辽宋金元明各色古刹的波峰之后,我们终于到达最高的顶峰——佛光寺。它既是汉民族心理中最引以为傲的朝代的遗物,又承载着我们这一代建筑泰斗苦寻遗构的传奇,甚至在东亚古建中占有至高地位。现在我们终于要见到它的真容了。
第五日
五台山台外诸寺
佛光寺
我们探访晋北古建的旅程仿佛一条波浪线,在历经辽宋金元明各色古刹的波峰之后,我们终于到达最高的顶峰——佛光寺。它既是汉民族心理中最引以为傲的朝代的遗物,又承载着我们这一代建筑泰斗苦寻遗构的传奇,甚至在东亚古建中占有至高地位。现在我们终于要见到它的真容了。
从五台山西南门下山,晴空下的秋山在昨日的雨水洗涤之后明朗如画,汽车在五台山南麓的山谷里盘绕,一路人烟稀少,白杨绿溪映衬着远山,这世外桃源般的景色正是探访佛光寺最好的心理预演。



佛光寺位于离开省道后的一条小路尽头的山坡上。寺门口卧倒的古树和简朴的书法提壁,使人尘心顿绝。踏进寺内,只觉得庭院中流动着质朴浑厚的唐代气韵,全寺根据山势坐东向西而建。通往东大殿的台阶高而陡峭,小心地攀登上去之后,千呼万唤的唐代大殿就在你面前了,该殿仍然比想象的要大许多,教科书式的偷心造斗拱宏大朴实,补间铺作尺度较小。




殿内众菩萨眼眉细长,面庞丰腴,正是典型的唐风。三十五尊塑像簇拥在佛坛之上,可谓光辉璀璨。可惜身上彩塑为清代重绘,色彩略显俗艳,甚至在主佛身上加了俗丽的龙袍,成为现存佛光寺唯一美中不足之处。从一路行来的各代寺院留存的建构、壁画和雕塑来看,清代留下的作品为各代最俗。

再回看整座寺院,这里一座北魏墓塔,那里一座唐经幢,又有壁画、题记种种,俱都祥和美好。南侧配殿形成数个宁静的小庭院,形成完整古寺院建筑群。

金代所建文殊殿在下一层的庭院里,从补间铺作不难区分唐与金两个时代的风格。文殊殿目前仅存留中央一间的佛坛。其余空间宽大,用来作为唐辽宋金元各代古建木质模型的展厅。



阳光照耀的寺中庭院,看院的黄狗们懒洋洋在殿门口晒着太阳,他们都是目前寺院的守护小神。寺中来往着许多文博研究人员,有某省博物馆工作人员集体考察寺院,也有另一方研究者用无人机进行记录拍摄。静静地坐在文殊殿门前,看着整座庭院,那一刻的幸福是难以言述的。
延庆寺
延庆寺距佛光寺不远,是座山野小庙。寺中犹存的大殿根据斜华拱判断显然为金代建筑,可以见到隐角梁的做法。所有殿堂中均已空无一物,可贵的是看寺的老太太爱种花,殿前殿后的空地上种了各色蜀葵、大丽花、波斯菊等,衬着萧萧古寺,使园内生机盎然。

南禅寺
南禅寺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唐构。大殿是座古朴的小殿,面阔仅三间,梁架斗拱构造非常简单。屋顶弧线比后面任何朝代更平。它应该是山西无数座山中小寺的代表,最精彩的是殿内的彩塑,为唐代原物,眼眉细长,有飞天之姿。可惜佛座前的两尊童子在90年代被盗,留下了缺憾。



四椽栿仅有两根,结构简明。南禅寺的梁架构造在74年大修时,关于脊槫叉手与侏儒柱修复的问题,网上有一篇精彩细致的辨析文章,辨析说大殿在大修前原有侏儒柱,但落架翻修时发现这一构件与周围构件非榫卯连接,判断为后世维修所加,又经力学分析验证该判断。于是最终去除侏儒柱,还以最真实的唐构原貌。
洪福寺
洪福寺的入口门洞十分酷,直接嵌在一面高大宽阔的土壁上,这是因为该寺曾被筑为防御胡虏的堡垒:“里东南隅岿然有古洪福寺,据高而临深。嘉靖二十九年秋,虏人入寇雁门时,族祖景州守东渠公致仕里居,率里人据其险守保,虏至望之辄引去,自是环寺筑雉堞为堡。”
大殿是等级略低的悬山,殿内存有金代(或者明代)的佛像雕塑。

第六日
榆次老城
榆次老城建于宋初灭北汉之际(公元979年),当时宋太宗赵光义认为晋阳屡出“真命天子”,有“王者之气”,故以火烧水淹,摧毁晋阳古城(今太原晋源区),将并州府迁到了榆次,榆次县衙也就自然升到了州府衙门的规置,一直沿袭至今。如今老城中的城隍庙、文庙、凤鸣书院、西花园都是大规模明清建筑群的代表。规制远大于一般形制的县衙,有五重院落,是考察古代县级行政机关形式的最好例证。


镇国寺
镇国寺内的万佛殿年代仅晚于南禅、佛光二寺,建于五代十国的北汉天会年间(其整体梁架结构十分严密,千多年来从未落架大修过(有局部修缮)。殿的面貌介乎唐宋之间,七铺作斗拱依然庞大,但屋顶开始柔和。万佛殿内,佛、弟子、菩萨、金刚、供养人共有11尊塑像。这些塑像面目丰满,风格依然近似唐代。


寺内有一块从寺外捡来的半截残碑,原意是要用作碑座,但意外发现碑刻字迹有王羲之笔意,考证之下竟然是北汉主刘崇之孙刘继钦的墓志铭碑,有极高文物价值。

双林寺
双林寺大多建筑梁架已在修缮时简化成抬梁式,但它的殿宇众多,包含各代宋至明清各代繁花似锦的彩塑,全然是一座雕塑博物馆。双林寺得名来自佛祖涅磐故事: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在沙罗双树之间,其时佛横卧在双树之下,圆寂升天,四边双树顿开白花。称为“双林入灭”,故名双林寺。
天王殿中的天冠弥勒还没有世俗化成为后来的大肚弥勒,仍然是更印度化的形象。两侧分别为后妃形象的大梵天和帝王形象的帝释天,四大天王用迥然有神的黑眼珠瞪眼看你——这正是用晋中一带盛产的黑琉璃珠镶嵌的,如真人眼珠一般流光溢彩。


释迦殿四壁满布48龛连环构图的佛本生故事,所谓“八相成道”,但又把这些故事放置在悬塑营造的明代园林场景中,整个场面蔚为壮观。

释迦殿后影壁墙上是一组渡海观音壁塑,观音单腿盘坐于红色莲瓣之上,浩瀚的波涛衬出她的安详,四周盘绕诸位仙人罗汉。

罗汉殿的十八罗汉像一般认为是宋代作品,尤其富有真人般的生趣,甚至在姿态上仿佛互相打趣争闹,衣饰又舒缓流逸,的确是南朝风流的体现。

千佛殿,观音右侧被的韦驮塑像早已被美术界誉为“韦驮之冠”,S形的姿态形成矛盾而奇特的动感,来自当年雕工的奇思。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是同济阮仪三老先生力主保留下的古城,目前以一城双寺(镇国、双林)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然而,我们在傍晚时分见到的这座古城,在多年的旅游开发之下,已经开始变味。基本是国内近年盛行的仿古商业街+义务小商品市场模式,只不过扩大到整座城。在深巷的民宅里,许多房屋却已经颓败废弃,不复人气。看来旅游开发真是全世界毁古城的杀手锏,一座城市如果仅依赖旅游业,没有正常的城市生活,它将很快失去本身的面貌。当它街边的酒吧(或许本来就不该有酒吧)的价目表与上海衡山路看齐的时候,这座古城其实已经被毁掉了。
第七日
介休市
祆神楼,是目前中国唯一仅存的祆教建筑。形式繁复华丽。

介休的后土庙来自上古的土地崇拜,目前的明清建筑群成了展示当地传统琉璃艺术的博物馆。

安禅寺
安禅寺尚存两座宋金殿宇及一座清代殿宇,目前在太谷师范附小内。藏经殿被鉴定为宋构, 现在是小学的书画厅。面宽进深各三间,斗拱样式可以与晋祠圣母殿互相印证。

即使是如此一座小殿,即使它的墙体已经被现代化的标语贴满,它的屋顶弧线依然美丽无比,屋檐轻盈欲飞,与近旁同样是歇山顶的清代建筑相比,高下立判。陈寅恪称赵宋一朝登峰造极的名言再次得到印证。

太谷老城
安禅寺外不远,就是太谷老城的中心古街,看起来这里比经过旅游开发的平遥更自然,在阳光下百姓生活怡然自得,以鼓楼为中心的街市有许多独特的明清混合民国样式的建筑。太谷的广帮药商在四个世纪里曾垄断北中国药材进出口,为这座县城积聚了财富。


无边寺白塔
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现存白塔为北宋元祐五年(1090)续修无边寺所建,通体白色,是太谷城的标志。白塔塔身的白色是来自糯米浆结合胶状物,内部结构却是砖木,可以登临。这是是唐塔中空到宋塔实心的一种过渡形式。

我们的旅程就在这座洒满阳光的晋商故里结束了。但山河壮丽,使我们更期待未来的旅程,那些散落在故国大地上的美丽建构的不断探寻。
-
萧璞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1-12 12:59:10
-
江湖好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07 21:44:55
-
花裤衩临死前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3-31 18:50:59
-
蒂姆是个帽匠啊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3-31 15:36:25
-
B,fish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3-19 17:49:22
-
Edga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3-17 20:33:23
-
福气满满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3-02 14:48:56
-
海南鸡饭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1-10 05:07:31
-
海马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1-08 13:09:18
-
七月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1-01 08:13:01
-
Pinot Gri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30 22:16:06
-
阿福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19 15:34:13
-
古风の微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14 06:46:23
-
walnut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13 23:45:21
-
〇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13 21:14:28
-
扎啤海蛎子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13 21:08:34
-
居士的草图纸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13 19:34:53
-
大麦芽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13 18:43:12
-
长风振条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13 18: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