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淡如水
初见,是在他四十四岁,触怒权贵而被放逐山林以后;是在他十年间屡试不第,游历四方以后。 他天性浪漫豪放,自在不羁,希望能建功立业以完成心中梦想;他忧国忧民,心系天下,漂泊成了他这一生很重要的词汇。 他是诗坛的“谪仙人”;他是诗坛的“圣”。 自从洛阳初遇,便游于山水之间。每日豪情纵饮,览景作诗,不亦快哉! 但是天下哪里有不散的筵席,即使是亲人也终究会分离。这段堪比伯牙子期的挚友佳话,在后期留给双方的也只有无尽的思念和怀念。 杜甫之于李白的情感定是无须再多言,单是论传世名篇便不胜枚举,而李白则是含蓄的,甚至是克制的。 那日路过沙丘城,天朗气清,望着眼前熟悉的景色,李白挥毫简便写下了“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的佳句。 于此我不禁感叹,杜甫之于李白并不如世人想的那般淡泊,反而是真正的君子之交。 “君子之交淡如水”古来有之,所谓君子之交绝不是仅仅浮于表面,留于唇齿,而是我拿你当做一生的好友,但是我们相对独立,不会互相烦扰;若是有时我们有缘再见便是再好不过,若是不见,那也要记得我这位好友仍在思念着你,要保重好自己,如是而已。 在这首《沙丘城下寄杜甫》以后,李白的诗作中便再未出现过杜甫这位好友。 也许是因为李白在无杜甫的消息?还是李白再也未去过和杜甫同游的地域?我们不得而知,但我想,在那样一个战乱纷飞的时代里,人人自危、社会动荡,没有消息就已经是最好的消息了吧! 时间像位爱记叙的旅人,他将这世上的是都镌刻在某一个地方,等待那好奇的世人去查看。 偶然一天,我翻到这样一页: 李白偶然又到唐代兖州治城瑕丘,正值深秋,月夜迷蒙,望着眼前的城郭,望着那城边的古树,他思绪就不禁开始飘远,念起南去的挚友,便脱口说道“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