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月圆 | 说好的清朝女马云呢,怎么孙俪变作精?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ItZU5lpS8wBdZCGgN4r9Q

与其塑造一个满足意淫、宛如穿越的大女主电视剧,不如如实展现一个历史人物的超拔与局限。
——遇言姐
热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播出10来集了。这闹心的长名字遇言姐翻来覆去也没记住,但是星巴克都推出月圆咖啡了,电梯里那个很脸熟的小鲜肉也在卖什么月圆月饼……
《甄嬛传》、《芈月传》、《如懿传》,近年打着女强幌子的大女主剧太多了,在这些国产女人戏中,主角从零打怪到睥睨天下,全靠编剧动动金手指,运气好到经不起推敲。
这回,估计剧组自己都不好意思再添一出《周莹传》了,所以改了个风花雪月的名字。

历史上的周莹其实很励志
抱着“或许这部会不同”的心态,遇言姐昨天刷了14集《花月》。说实话,失望。
国产剧的“良心”仍然是以服装鲜亮、道具精致、不面瘫实现的。至于剧情和人物塑造,到第15集为止,我看到的是一场小燕子式的无厘头,花千骨的玛丽苏,似曾相识的晋江体。


“大”体现在格局广阔、叙事厚重、深入时代,层次丰富,不是说你拍个70集就能称得上“大”了。
摆出新女性的姿态很容易,但如果角色本身脱离了时代,这样的故事跟那些重生、穿越的网文还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周莹本人确有其人。
她出生于同治七年(1868),是陕西泾阳县没落大户的养女,娘家旧址现为民俗博物馆。
周家和盐商吴家是世交,周莹和吴聘早有婚约。17岁那年,周莹被兄嫂安排嫁给重病的未婚夫冲喜,十天后吴聘过世,周莹成为寡妇。
也就是说历史上的周莹更接近胡杏儿扮演的小姐,而不是什么街头艺人。
出嫁后的周莹能成就一番大业跟从小耳濡目染家族商务,少女时又接受过持家训练不无关系。
电视剧中一个杂耍姑娘靠着几分街头智慧就能碾压众学徒,感动老江湖,你还说你不是猴子派来的逗比?

《花月》除了用“清末女马云”这个噱头宣传外,剧情跟历史没有半点关系。
电视剧需要改编添料,需要描写爱情,需要制造冲突,但前提是你得符合逻辑吧。
除了把女主写成杉菜式的草根少女,就没有其它的方法展现人物的成长了吗?
一个有所成就的人为什么非得是屌丝逆袭,就不能是出身良好,受过教育的女性吗?
这种编剧方式其实是偷懒和讨巧。
一个不受拘束、横竖不顾的孙俪可以令观众产生代入感,然而相隔150年的清朝人根本与我们处于不同维度,一个同治年最嚣张的姑娘也不可能无师自通地窥见百年后的自由观念。
这种翻版穿越剧不是对女性意识的展现,而是对女性意识的消费。

周莹:我踢死你

编剧的套路全靠“作”
不止是周莹的人设离奇,《花月》中不少细节都令我出戏,这哪里是历史剧,分明是一出宠溺总裁爱上我+我的温柔暴君+我的成功全靠作。
第一集中,招摇撞骗的卖艺少女转眼进入泾阳“第二大户”沈家做丫头,虽然没有交代沈家到底有多少钱,但陈晓饰演的二公子打赏“春风十里”(没错,就是冯唐开的直播平台)的妹子都是一千两起的,而当时二十两银子可以够普通人家过一年了。

第一,这样一个清朝福布斯500强的老板家,对雇员的背景审查必定十分谨慎。无论伙计、丫头都需有熟人背书,你能想象王健林家从街上随便拉了个背景不明的人穿堂入室吗?
第二,所谓“宁娶大户婢,不要小家女”,高门大户的丫头是要经过严格训练的。《红楼梦》中,小红身为总管之女初来乍到也只能院子里做些粗活儿。一个连仪态都不过关的婢女不经调教就被派去伺候二少爷陈晓,这样的剧本如同儿戏。



第四集中,孙俪问“女人为什么不能做学徒,女人为什么不能当掌柜”。

第七集中被公公批评几句还敢拍桌子对骂,动辄摆出一副“老娘不稀罕”的嘴脸。这太奇怪了,你再不懂礼法也还是古代人,不是外星人吧。

遇言姐记得在《乔家大院》中,救乔家于水火的大小姐蒋勤勤,在演绎了一段精彩的双手算盘后,却被丈夫陈建斌要求远离账房。
导演胡玫说她特地要体现这一段心塞的场景,角色逃不开时代的局限性,性子再彪悍,内心再强大,也有跨不过去的教条束缚。
发掘时代夹缝中的女性意识,而不是空立一个新女性的架子,这才是艺术作品应该探求的根本所在。

第十六集中,风月老手陈晓被空降而来的孙杉菜踢了两脚后情(贱)根深重,不惜夜闯吴宅,也要把刚死了丈夫的孙俪抢回来。从势不两立的仇家偷个人出来,还是人家的少奶奶,这脑洞开得是有多大?

遇言姐看了下后头几集的介绍,还有孙俪被指认毒杀亲夫,遭浸猪笼沉塘之后又得救的情节,我也是彻底风中凌乱了。
“杨乃武、小白菜案”发生在周莹的同时代,冤屈得雪的小白菜无处立足,只能遁入空门。一个名节被非议的女子还能重新登堂入室,这样的情节应该标上“戏说”。

此外,《花月》剧中还有大量令人出戏的细节。
反派随意挑拨几句,略施小计就能搞得几个久经商场而且一向抱团的秦商家族团团转,好人没有一点戒备跟城府,这样的智商能发家致富我也是不信。

沈家长子死了,他爹妈、祖母披挂一身重孝,编剧有没有常识?

还有孙俪的抢眼的脚丫子,咱不能真让演员去裹小脚,但你能不能藏着掖着点别老在我眼前耍啊。貌似预告里还有脱袜子的特写,不知道要搞啥。
价值观上的穿越剧
近年来,古装剧中的大女主们不仅有运筹帷幄的心智、翻云覆雨的手段、倾倒异性的美貌,最诡异的是,生活在封建时代的她们在编剧的点播下总能接轨百年后的思潮,“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等意识自发植入脑海。
不仅如此,还得有几名同样思想进步的男同学围绕周边。
这种“女性观”表达实在无聊。说到这,遇言姐真是怀念《大宅门》中的女性啊。她们鲜活、有力、饱满,在礼教中挣扎,同时又固化着礼教。这样的剧本是多么令人回味。

在《大宅门》中,无论是精明能干的二奶奶,强悍跋扈的杨九红,情根深种的白玉婷,相对同时代女性她们是超拔的,同时她们又脱离不开大背景的束缚。
这种宿命中透着不甘,赞赏中不失批判的态度,不一味渲染人物的无所不能,才是女性主义表述的正确打开方式。
相对于孙俪扮演的周莹,斯琴高娃扮演的二奶奶白文氏同样是一个受命于危难,带领家族东山再起的女性。
二奶奶并非以一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叛逆者姿态出现,她有符合时代特征的胸襟和城府,懂得上下打点,运用规则,同时保持自己的底线。
她既可以放长线收买常公公,亦会在儿子搞恶作剧害人无辜受难时呵斥责罚。

二奶奶一生高瞻远瞩,晚年时家族再度遭遇危机,她以自己在汇丰银行存下的巨款最后一次力挽狂澜。
这样坚韧不拔的心智不是像孙俪那样轻飘飘地转转眼珠子,耍耍小聪明,就可以磨砺出来的。

然而如此一位巾帼英雄同样也是礼教的维护者,对待同为女人和母亲的杨九红二奶奶显得异常残忍,一生不肯接纳青楼出身的儿媳,临终还要留下遗言“不许九红戴孝”。
二奶奶的女儿白玉婷,一位白富美大小姐,坚决要嫁给爱情,求而不得宁可守着照片终身不嫁。

一辈子同命运抗争,情意两全的杨九红,敢于冒死闯关东的女汉子,最终在鸦片烟中自我放逐。

抱狗的丫头香秀心性高傲,敢作敢当,但却同样要对窑姐儿出身的杨九红踩上几脚。

诸位女性无一不是令人钦佩的,同时也是可怜的。
这种朦胧的女性意识,矛盾的性格发展,真实,深刻,令人信服。
尊重历史局限,才是女性意识的正确打开方式
历史上真实的周莹经历了什么我们并不清楚。这位成亲10天就守寡的女性很可能没有什么浪漫色彩,但毫无质疑的是家教良好的周莹具有大气的性格和经商的天赋。
17岁时,刚嫁进门不久的周莹便捐款4万两重修文帝庙,被官府封为二品夫人。
在农耕时代,她一早看到种地只能糊口,商业才能致富,垄断了棉土布、砖茯茶、蓼花糖的市场。
“安吴寡妇”成为陕西首屈一指的富商。
1900年,慈禧太后避乱逃至西安,周莹奉上白银10万两,名震天下,被慈禧收为干女儿,加封一品夫人。那时的她只有32岁。


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位风头无两的女性,却因为没有子嗣而不能埋入祖坟,只能葬在离夫家陵园数百米的乱坟岗,如今早已了无踪迹。
女性的自由与平等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遗世独立的自我奋斗,而是一代人接一代人的接力奔跑。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没有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权。与其塑造一个满足意淫,宛如穿越的大女主电视剧,不如如实展现一个历史人物的超拔与局限。
《那年花开月正圆》还有五十几集待播,希望后边的剧情可以踏实一些,把故事说圆。
最后,只要不跟邓超绑在一起,娘娘还是不错的。《恶棍天使》留给遇言姐的心理阴影几年都缓不过来。就酱。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