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去旅行
查看话题 >不止是高光 —— 国庆京郊草原长城亲子自驾游
这是一场冲动之下敲定的长假旅行,为图省事,不想请假,临时仓促的前提注定了它的将就。
正国庆,京冀蒙,单独带娃自驾,如此时间地点行为的组合,怎么看都是一场no zuo no die的挑战,可是对于后插旗时代的我来说,challenge acception似乎成了保持旅行新鲜感的重要来源。
尽管预设了足够低的心理底线,但是在面对真实境况时,还是会被各种意外和无常打败。行程紧张,路途拥堵,导致计划不断调整,好在天气晴朗,亲儿给力,所有预期成就都在磕磕绊绊中达成,从这点来看,它又是令人满意的。
或许世上本无完美的旅行,遗憾才是旅行无法避免的一部分。








【路途遥远我们在一起吧】
“对于人类来说,最好的安慰剂就是知道你的痛苦并不特殊。”——叔本华
六天时间,一半用于赶路,而赶路的一半时间都花在等待,堵车堵得生无可恋。想起每年一度的春运,尽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过程痛苦却只能义无反顾。作为一个没有故乡可回的异乡人,在庆幸不需要返乡的同时,心底却莫名其妙地有种暗自羡慕的缺失。这个没有错峰出行的假期让我重新拥有了参与感:终于可以加入吐槽大军共同卖惨。
第一天在京密路上开了三小时重回高速,从担心到焦灼,再到无奈认命,晚上八点多才在服务区吃上晚饭。窝在车里,拿着快餐炸鸡,幽幽地感叹:没想到咱们的国庆晚餐竟然这么凄惨。旁边本已困到无力的观少却被油炸的香味点燃:“国庆就要吃幸福餐,这个就是幸福餐啊。”一下子被他的热情感染,对于孩子来说,快乐总是很简单,一口鸡排就能忘掉烦恼,而拥堵的无聊时光也被这片刻的美味刷新成幸福结局。
联想起《我们这一天》里有一集,Pearson一家人去外婆家过圣诞,不料中途遭遇各种意外,最后车子抛锚,不得不在简陋的小木屋旅馆度过平安夜。尽管条件有限,爸爸Jack还是想方设法让孩子们过了一个温馨有趣的节日,各种临时起意的游戏,最后成为Pearson家族的圣诞节传统。
如果说剧集里扭转失望的是Jack的乐观,现实里治愈我的则是小人儿单纯的快乐。
无论怎样的境遇,最重要的还是一家人在一起。

【金黄林场】
塞罕坝和乌兰布统分属河北内蒙古两个省份,景区间只隔着一条界河。一个以万亩人工林场著称,一个以森林草原闻名。
作为一个在林业局长大的孩子,早已见惯茂密的树林,不过如此金黄的樟子松群还是超出我的预想。


航拍下笔直又整齐的树木,像极了姿态英挺的仪仗队。



塞罕坝除了机械林场的树林,还有几处湖泊值得一去。
比如湿地形态的太阳湖,可以沿着栈道绕湖一周。



路旁的白桦林已经完全落叶。傍晚的太阳从干枯的枝丫中透出温和不刺眼的光芒,这是北方地区秋冬时节特有的苍凉。它让我瞬间怀念起童年里熟悉的感觉,原来故乡是藏在记忆里的守护神,平日触达不到,特定的情境下它的幻影就被召唤而来。



俯瞰太阳湖并不是太阳的形状。



深邃的颜色像直通心灵的瞳孔。

带娃绕湖一周,一路走走拍拍很轻松。从妈妈角度看到的景象。

从观观角度看到的景象。

草地是合影的好底片。


月亮湖和太阳湖分在景区的东西两侧。第一天傍晚一路猛开,只为在日落前赶到月亮湖边,不过还是晚了几分钟。停好车,追着湖边的余晖向前跑,却赶不上阳光消失的速度。

只能远远望见被夕阳映红的心形湖岸,看着对面的红光一点点沉没在山峦之后。


航拍的月亮湖,果然比太阳小一些。

远处是大片的风车群,在入夜前的风中快速地旋转。


返程时无意发现山坳处的某个路口可以近距离看见余晖下的风车群,那抹艳丽的橙红当仁不让地成就当日的高光时刻。


三个人坐在车里不停地拍拍拍,每个角度都难以舍弃。


对风车蜜汁热爱的小人儿,两个认真拍照的男人。


错过日落的遗憾被最后这道光晕拯救。

七星湖是塞罕坝森林公园里最大的一个湿地公园,共有七个小型的湖泊,可以在湖间栈道穿行,不过十一期间有些路被封住,只能在近处走走。清晨的湖面平静,倒影如镜。


不过由于对岸距离太远,作为背景的树木显得过于低矮,整体风景因为缺少起伏而显得面目平淡。


出口的小木屋在松树的映衬下倒是风姿绰约。

相比之下,西北测的泰丰湖面积虽小,因为背景更有层次,反而更加上照。从塞罕坝往返乌兰布统,早晚两次都经过它,看到了不同光线下的不同模样。
本以为清晨的倒影已够惊艳,比较之后才发现傍晚的光线更胜一筹。


清晨的泰丰湖似乎刚刚睡醒。


傍晚的泰丰湖俨然盛装出镜。恍惚间似乎看到了班夫国家公园的油画气质。果然秋色再美也要光线配。


除了去景点,随便找一处空地或树林,在里面拍照“创作”才是我们一家三口此行最惯常的玩法。
为了防止观少窝在车里,这次专门给他拿了一个运动相机,鼓励他四处拍照。小人儿果然被套路,拿着相机咔嚓咔嚓停不下来,还研究并尝试了里面的全部设置。他认真看显示屏的样子成为我们镜头中常见的姿态。


下车后第一个落脚地是处毫无看点的空地,我们仨居然也拍了好久。


创作中的观观。



以下是观观作品,完整记录了爸爸妈妈拍照时的样子。


某个无名小湖,爸爸为了飞飞机,从湖边到停车位来回跑了四次。


路边的风车与牛。

而无人的树林更是理想的拍摄圣地。这黄到耀眼的树木真是怎么都看不够。






几日来无时无刻都在天上作陪的月亮,和黄叶在一起更是绝配。



沿着林边小路向深入走去,远方就是观少心心念念的风车群。


航拍下的樟子松林,像一簇簇的箭头。



此时怎能缺少小行星视角?

拍完风景拍人像。我们拍的爸爸,爸爸拍的我们。


拍照中的三个人。(后两张版权归观观所有)



同时被两个男人拍,我还是pick我娃作品。


趁小子拍照的空隙,赶紧捏几张单人照。

配合的时候小朋友也是拍照的好道具。

无人机合影了解下。

捂脸冠名:行摄之家。

临出景区才想起用三脚架,观观简直像发现了新大陆,因为利用这个工具他也能按单反。


二人行常用的定时自拍扩展到三个人也可以有。不过跳不齐的问题该怎么破?

观观非要用自己的相机拍张合影,好吧,满足你,塞罕坝最后一张照片由你的作品结束。

【深秋草原】
相比塞罕坝,乌兰布统更加辽阔。因为仅有一天时间(还被堵车占了俩小时),只是象征性地转了一圈。

如果说在塞罕坝森林公园的主要活动是钻树林,那么我们在乌兰布统的行为模式就是爬山头。
第一处无名小山坡有几棵尚未落叶的白桦树,硕果仅存的黄叶让人迷醉,于我而言,白桦也是故土的某种象征。

拍照留影是必须的。带着两个私家摄影师,感觉自己超奢侈。


外拍现场。

喏,我观的作品。麻麻期待你超越爸爸的一天。

观观又发现了月亮。这一行,无论在车里,还是在路上,无论在树林里,还是在草原上,他总能第一眼发现月亮。蚂蚁忍不住封他为Moon Keeper。

向着月亮奔跑。

爬上山头,我们终于和月亮同框啦。


站在山上能以更高的视角看到草原的全貌,气质果然跟西部的草原有所不同,可能是因为灌木植被的形态不一样吧。

黄灿灿的草原虽然不及绿色养眼,但在阳光的照耀之下并没有太多萧瑟之感。

航拍效果,小山包简直就像是平地。

第二处高地是欧式草原观景台。观观和爸爸总是不选寻常路,好好的台阶不走,非要自己爬坡。

山头风大,坐在半山腰上吃喝休息一下。山下的风景,嗯,貌似一般般。


最后一次登高望远是在五彩山观景台。从这里看到的风光更壮丽丰富,只可惜光线不够完美。

逆光只能拍拍背影。

小人儿非要挤到镜头来,那就牵手来一张。愿你能够体会辽阔带来的心境涤荡。

爬到最上面的高塔。

另一面的景色虽不及前,不过由于光线角度合适,颜色更漂亮。

傍晚将至,为赶回塞罕坝重看月亮湖(前一天的风车阵太震撼),四点多就匆匆往回赶。途遇野鸭湖,蚂蚁都懒得解开安全带,我自己下车用手机拍了几张,却发现异常上照。

有些地方适合看不适合拍,有些地方则是看起来不起眼,拍出来倒颇有些惊艳。可惜时间紧迫,只能匆匆一瞥。

不过那天的结局并不美好,在两个景区的出入口堵车一个多小时,眼睁睁错过夕阳,月亮湖没看到,却看到了golden light下的泰丰湖。

事与愿违是境遇,阴差阳错却是机缘。

【私家长城】
几年前在盘点自己还有哪些省份没去过的时候,发现已有的足迹里居然缺少了“河北”。亏我在北京生活了七年,每次回家都途径,可就是没有专门去玩过。于是留心搜集河北哪里值得去,那时“金山岭长城”就进入了我的视野。小众,秀美,秋色尤胜,这几个关键字让我对它一直念念不忘。
今年计划行程的时候发现它恰巧就在途径的节点,如此凑巧,不去都对不起这缘分,而且在长城上飞无人机想想都觉得酷,另外观观还能解锁登长城的成就,简直完美。
原本的打算是回程第一天中午到达金山岭,下午爬长城看日落。结果再次经历高速堵车,预计到达的时间一推再推,直到太阳真正落山才抵达入住的农家院。
停下车的蚂蚁赶紧翻出无人机,借着剩余的亮光起飞。虽然影像模糊,但余晖中长城的身姿还是让人颇为激动。

刚到不久,老友一家就从北京赶到同一个农家院。节前我们相约在金山岭爬长城,当时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各种意外变化后最终能够相见,真是由衷开心。
我们第二天要赶回北京还车,只能早起登长城,然后尽早下来。本以为连日辛苦,娃会很难叫醒,没想到观少五点准时爬起,而且立刻精神抖擞地待机上线。果然是我儿子,完全不缺自律又自虐的基因。因为他的早起,我们比约定的时间提前出发。
从景区大门到长城脚下,再到登城入口,坡度非常平缓,加之清晨没什么游客,一路空旷畅行让人心情大好。蚂蚁赶着拍日出,我带娃在后面慢慢走。不过沟通时产生误解,登城之后分别去往了两个方向。


我带着观观一路向东,朝着太阳的方向。


这一段长城又陡又险,台阶又高又窄,没台阶的地方倾斜角度也很吓人。一路上看到这么小的娃娃在这个时间段自己爬长城,许多游客深表惊讶。赞许和肯定让小人儿更加自信,勇往直前。

东边几个塔楼都要经过这样的坡度。

爬了一座又一座塔楼,终于看到初升的太阳。


不过爸爸还是没找到。掏出电话再次确认,才发现人家往西走了。
“不是要看日出吗?为啥往西?”
“西边才有前景好吗?又不是为了只看太阳。”
好吧,你说的都对,谁让你会拍照呢?


不过看到无人机拍的长城日出,只能服气人家的判断。这样的角度果然是一路向东无法看到的景象。


远处连绵的山脉隐藏在若有似无的雾气之中,如果霾能这么好看,我也忍了啊。

长城小行星,感觉被玩坏。

视频来一发。
晨光里的长城,蜿蜒逶迤的壮美姿态除了赞叹还能怎样?



默默一家也上了长城,兵分三路的六个人终于在同一塔楼上汇合。
休息片刻,架上脚架开拍吧。

此时游客少得有种包场整个长城的错觉。这种场景无人机当然要上阵。



话说长城的这个坡度实在太适合躺拍了。

为避免堵车且尽早赶回北京,我们八点半就匆匆下山。告别继续前行的默默一家,怀着登上长城的激动还有未能尽兴的遗憾,原路返回。
即便是回头路,风景看得也超开心。


全景长城令人震撼,细节局部也有建筑美感。



观观克服恐惧与辛苦,走完险峻的全程,爸爸用相机记录了一切。




有了跟拍摄影师,我们可以安心走路,定点拍照。


许多事因为过程短暂显得更加宝贵,快乐如此,旅行也如此。

【恋京如初】
如果说带娃爬长城是我暗自的期待,那么去北京看天安门则是观少公开的愿望。或许是受幼儿园预热国庆节的影响,出发前他就各种练习《我爱北京天安门》,这一路更是唱到我们耳朵起茧。
虽然北京是此行的中转站,但停留时间非常短,不过我们还是想方设法创造机会实现了他的愿望。
返京还车时,绕路开到长安街,架好相机,等待经过的一刻。你好啊,久违的城楼。

三十年前,我和爸爸妈妈在这里拍过一张合影,是我对北京的最初印象。二十年前我怀着敬仰和新奇与刚认识的大学同学在这里熬夜看升旗。原来故地重游虽然没有新鲜,却能带来温暖。
在自然博物馆里逛了一下午,傍晚时分再次来到天安门,为了成全娃的念想,一向对人潮避之不及的老父老母也是够拼。
不知是有了心理准备,还是到了长假末尾,广场的人流并没有我们想象那么多。不过,想要拍张背景没人的照片也只能朝向天空。

97香港回归,99五十周年的两个十一,来过两次天安门,印象中那时的节日气氛非常浓烈,而这一次诺大的广场似乎只有一只大花篮标示着国庆,如此简朴让我有些惊讶。
或许我们已经过了用姿态渲染情绪的时期,内在的底气才是真正的自信。

之前一直嚷嚷去天安门的小子真正到了后却不配合留影,各种搞怪表情,让人质疑“你到底是不是真的想来?”回来后问他这次哪里最好玩,他居然回答“天安门”。哼,你就是口是心非本非吧。
降旗时分,人流骤增,我们立刻识相撤退。在前门的十字路口看到绯红落日,迅速拿出相机拍照。


听好友说今日北京的云层变厚,空气不如前两天清透,不过这种雾蒙蒙的状态正是我记忆中熟悉的京城,带着历史的苍凉,自有一种古城的厚重。

晚上和两个老友约了饭。毕业这么多年,三家人都围坐一起倒真真是头一次。那个晚上谈论的内容与叙旧无关,却浸满时间的情谊。
如果故乡是空间化的童年,北京则是我空间化的青春,因为它承载了所有关于青春的回忆。
第二天一早北京大风,把前一天的雾霾吹得无影踪。吃过早饭,和观观坐在酒店院子的秋千里,一边摇晃,一边吹风,看着一只塑料袋被卷到空中,漫无目的地飘荡。
忽然意识到这种狂风是北方独有的特色,南方的大风只出现在台风天,还要伴着暴雨,而如此纯粹、猛烈、刮得人身体发抖,感觉却超爽的狂风真的只有在北方才能感受到。
早安,北京,再见,北京。

【出行贴士】
着装:出发前两天刚有朋友游玩乌兰布统,竟然遇到下雪,吓得我赶在临行前把塞进行李箱的吊带纱裙忍痛抽出。事实证明,天气预报很准确,最高气温25度,在太阳下晒得好像可以穿夏装,风一吹便透心凉。清晨傍晚时节,抓绒外套就必须出场。
食物:塞罕坝和乌兰布统的饭店都以内蒙风味为主,除了牛羊肉比较多,其它菜品和东北菜相似,南方朋友可能不太会吃得惯。
住宿:塞罕坝建议住景区里的机械林场,御道口区域虽然也可选择,不过如果往返乌兰布统需要走的重复路比较多。如果时间充裕,乌兰布统也建议住一晚,可以更从容地捕捉傍晚光线。两个景区分别售票,但是三天有效期内可相互进出。
金山岭长城如果不是当天来回,建议住在检票口的农家乐或酒店。如果不住宿,自驾车必须停在景区外的停车场,再坐摆渡车到检票口,登城的路径严重拉长。而且住景区的好处是看日出日落非常方便。
出行:离塞罕坝最近的城市是承德,离乌兰布统最近的城市是赤峰,两处都有机场,但从南方过去的航班少得可怜(春秋每周有上海-承德航线),也没有直达的高铁,所以从北京租车是相对方便的选择。
塞罕坝和乌兰布统的景区很大,没有景区交通,只能自驾或包车,不过路况足够好,更推荐自驾前往。

【生活自会找到答案】
回程火车四个半小时,看着吃睡玩的娃,忍不住想起小时候的自己也很喜欢和爸爸妈妈坐火车,尽管那时的火车条件简陋,速度又慢,还时常没有座位,为什么自己一点不觉得辛苦反而很期待呢?
或许是因为坐火车的时候,大人们因为空间限制,只能把关注点投射在孩子身上。而对于孩子来说,完全拥有着父母的时间,真实感受到他们的关爱,就是最幸福的事吧。如此想来,本次亲子游的终极目的算是达到了。
旅行不止是遇见美景的高光,更多的是真实的疲惫和难如人意的无常;人生也不止是意愿达成的圆满,更多的是平凡的琐碎和不断调整的盼望。
只是无论这个过程曲折或乏味,都有我们无法割舍的片羽吉光。

-
lis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17 23:08:41
水边的小竹子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看完阿加莎全集就能自己写小说? (1人喜欢)
- 十岁小孩哥的侦探小说处女作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