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读书笔记——2018年10月15第五天
给自己立个FLAG,《元曲三百首》一天度10篇,天天写总结,一个月看完,天天打卡
第五天:10篇。
完成进度1/6。
一、【中吕】喜春来 题情 白朴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欢。
看解析说这首曲是写闺中女子追求自由恋爱的心情,相信即使我妈妈管的严,但是“越间阻越情欢”的坚定信念。但是我并不太认同这种解读。就像李商隐的《无题》表面上写的是爱情,实际上写的是仕宦,我觉得这首也是,借用女子对自由恋爱的向往表达一些政治诉求。“奶娘催逼紧拘钳”可以理解成政治上的高压,“越间阻越情欢”可以理解成作者的高洁志向。
二、【越调】天净沙·春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三、【越调】天净沙·夏 白朴
云收雨过波添, 楼高水冷瓜甜, 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 玉人罗扇轻缣。
四、【越调】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五、【越调】天净沙·冬 白朴
一声画角谯门, 半庭新月黄昏, 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 淡烟衰草孤村。
白补的《天净沙》一共写了4首,分别是四时。四首我最喜欢的是《秋》。《秋》也是入选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一首。四首《天净沙》都是用白描的手法,罗列出四季最有代表的景物。
《秋》的色彩最丰富,最有画面感。并且能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气氛。“孤村”和“轻烟”对应,小小的村落不会有太多的炊烟,所以很轻。“落日残霞”和“老树寒鸦”一扬一抑,欲抑先扬,抑是真抑,扬是假扬。“落日残霞”虽有明艳的暖意,但是终不能持久,其中橘黄色的暖意终会被“老树寒鸦”青蓝色的寒意和孤寂所取代。我们都知道,大雁都是成群结队,雁阵排列,但是曲文中却说“一点飞鸿影下”,说明这是一直落单的大雁,本该群居的大雁却落单,真是孤独寂寥。但是作者话锋一转,在最后两句却给了一个明快的收尾,“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全是带颜色的景色,并且不是在傍晚看到的,可能作者在这已经为下文中《冬》的真正的更深层次的青白色的冷在做一个欲抑先扬的伏笔把!
除了《秋》,我喜爱的就是《冬》。《冬》也是一首非常有画面感的小令。不同于《秋》是几幅油画,《冬》更像是一组带声音的空镜头——城外空旷的原野,新月早早的挂在天空,黄昏的夕阳还没有完全的下去。一声明亮的号角,吹的人心都能随着颤动。远处的山覆盖覆盖着积雪,已经沾染不到越来越微弱的夕阳,而近处凛凛然流动的小河更是带着寒意。这城外的小村,即使飘起炊烟,也因为势单力薄,不能带起任何暖意,好冷啊!
和《秋》《冬》相比,《春》《夏》的意境就平庸多了,选的代表性的事物也平庸多了,没什么可以称道的了。
六、【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此文应该是白朴在为读者介绍自己的一位渔夫朋友。第一句“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写了渔夫的打渔地点。第二句“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非常感人非常带感。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不会遇到“刎颈交”这种人的,并且也不会出现需要“刎颈”这种情况,所以“却有忘机友”就特别的重要,一个能和自己聊到一块的认真的是很重要,我觉得这句换成“不求刎颈交,但需忘机友”也很说的通。能说出这种话的白朴也是务实又坦荡的人啊!和自己的“忘机友”在江上相谈,看“点秋江白鹭沙鸥”真是快慰。而最后一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更是对自己的“忘机友”的一种赞美,赞美他坦荡的做人,赞美他落拓的生活!整首曲字没有多少,但是却有一种旷达和豪情,让人读者舒服顺心!
七、【双调】庆东原 白朴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
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
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不知道这首《庆东原》和上一首《沉醉东风》在背景上有没有什么承接关系,总之可以连在一起阅读理解。稳重一上来就是作者的主张,用“忘忧草”和“含笑花”这种山野上常见的花草取代象征着官员的冠帽。进而表达自己希望弃官归隐的想法。然后接着又用古代的能臣做比,既然自己没有他们那样的大才华,那更应该有“自知之明”,尽早退隐山林。而最后一句更是大气,用“千古是非心”和“一夕渔樵话”并列,在已生退隐之心的作者心中,这两者并没有特别大的区别,“千古是非心”都可以化解在“一夕渔樵话”之中。
八、【双调】驻马听·舞 白朴
凤髻蟠空,袅娜腰肢温更柔。
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
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
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
此曲文是作者在描写一个舞者跳舞的曼妙。第一句“凤髻蟠空,袅娜腰肢温更柔”是在描写舞者的发髻和身姿。第二“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将舞者比作汉代著名的妃子赵飞燕,以赞扬其舞跳得高超。第三句“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加入声音描写,在加剧的鼓点下,舞者的节奏也在加急,其快速舞动的袖子好像纷飞的鹧鸪。最后一句“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最有意思,是因为舞者跳得实在是出神入化,其曼妙翩跹的舞姿,差点让人以为她是一棵风中优美摇曳的柳树。把跳舞的人比作柳树,真是新奇又恰当。
九、【双调】驻马听·吹 白朴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
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
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和上文的《舞》衔接,《听》是作者在写自己听吹笛的经历。前两句中的“裂石穿云”和“霜天沙漠”都是通过同感的手法写音乐的效果,尤其“霜天沙漠”总能让我想到王家卫的《东邪西毒》总的场景。其实“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这两句没什么新意,都是通过一种夸张的写法表现音乐的魅力,鹧鸪忘飞,白云忘飘,和“芙蓉泣露香兰笑”同样的手法,却没有更多的突破。但是最后一句比较有特点、“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有点像《琵琶行》中的那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但是不同的是,《琵琶行》中大家在听完琵琶曲之后只是有短暂的空白,但是《吹》中的众听众却忘记了时间,一曲之后,月亮落了都不知道。
十、 【越调】凭阑人·寄征衣 姚燧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作者用寄征衣这个事件描写出一位征人的妻子矛盾的心情。古时作战,往往要自带过冬的衣服,而一位征人的妻子却在这上面泛起了难,一方面她想寄了衣服,方便了丈夫在远方作战,但是要是不寄,又怕他冻着,在寄与不寄中,表现出作者对这个家庭的同情和对政府不爱惜民力连年征战的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