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果碎碎念94:梧桐子
道家高人刘伯温有一首《杂诗》,今天读来亦觉通俗:黄鹰食鸟雀,山鸡食虫豸。蜂食花上蜜,虾食苔间滓。兔食茅草根,凤食梧桐子。所嗜由性成,易之则皆死。冥观付一笑,谁与穷兹理。其中最高级的“动物”凤凰,配食“梧桐子”——到底啥东西?

就是中国梧桐树——青桐的果子。青桐树干呈青色,光滑,笔直,比法国梧桐(悬铃木)清秀帅气。古人传说它是凤凰喜欢的栖息地。青桐夏季开花,秋天果熟,圆溜溜,晾干后“子大如胡椒,其皮皱”(明代李时珍语);加油盐炒熟,味极香美。我幼时就吃过。可惜它不似一般瓜子那么常见,难买到。中医以其入药,称为梧桐子。也有如白居易者,称为青桐子。有一天,他凝望着《云居寺孤桐》,浮想联翩——
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
亭亭五丈余,高意犹未已。
山僧年九十,清净老不死。
自云手种时,一颗青桐子。
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
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
寄言立身者,孤直当如此。
——此中既有仙气更有骨气,或是受了凤凰意象的影响。云居寺的九十岁山僧说,这棵树起源于他早年亲手埋下的“一颗青桐子”。难道他想招引凤凰吗?未必。因为在古人心目中,青桐的“人格属性”和“诗意内涵”,更值得品味观赏。白居易所言,已大抵表现。

南朝的道家大学者陶弘景不但喜爱青桐,还深入研究过,但他认为梧桐与青桐并非一物,令人费解——
青桐叶皮青似梧而无子;梧桐色白,叶似青桐而有子,子肥亦可食。
——虽不能确定陶先生对错,但“子肥亦可食”还是令人欣慰。陶先生自号“华阳隐居”,想来没少吃过此物。作为道士也好,作为名医也好,他对梧桐子的了解,比一般人深刻。在其编著的《本草经集注》中,梧桐子用于顺气和胃、健脾消食,应该就是青桐树的子。
宋代高僧释慧晖有一首《偈颂》说,“梧桐一叶落金风”,是秋天的美景,也可能是某种修炼境界。对于喜爱炒食梧桐子的人而言,此刻正好拎着小篮子去收获果实。宋代诗人谢翱提及一位仙人“卖药翁”,喜欢骑虎出行,“长啸归无家,独指梧桐树。既指梧桐树,复采梧桐子”。(《拟古寄何大卿六首》)可以想见,这位卖药翁采去的梧桐子,肯定是做仙药用了。但古今医药、养生著作也提醒人们,“咳嗽多痰者勿食用”(《陕西中草药志》);“多食令人耳聋,素有耳病人不宜入口也”(清代《调疾饮食辨》)。致聋一说我觉得好玩,故引用,但应存疑。

“西风吹落梧桐子”“秋风吹落梧桐子”,都是古代诗人笔下的天籁,而今我们难得听到了。自从远古的凤凰离开地球之后,梧桐们在精神上都成了“云居寺孤桐”;食其子的人们,却养不成凤凰的高贵品格。所以,这篇小文在梧桐或曰青桐看来,还不如赶紧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