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己的人 才能了解别人
本以为以定下了心,又开始飘忽起来。很奇怪,找不到自己的角色和位置,也许很多人都如此。
坐着做着手边的事,脑袋里在飞转。本以为自己已经挺了解自己了,但依旧走在探索自我的道路上。有时候,看到别人写的文字似曾相似,就莫名很喜欢,很喜欢就会关注就会想要了解更多,只是过不了多久,还是会回到自己身上来,一个人持续吸引力终究还是有限的,彼此互相的吸引和不断深入交流,才会推进彼此的关系,彼此用心经营才能长久,不管好友还是恋人都一样。
仔细反观自身,觉得自己对自我还有太多可以挖掘的地方。学会接受了自己的很多缺点,也不过分追求完美了,但很多时候,还是对自己很不满,尤其是无所事事的时候。也许在对于什么都不做这件事上面,我还是无法搞定,总要去做点什么才有成就感和价值感,而这点才会让我觉得很满意。失去对生活工作还有时间的掌控,就会生自己的气,责怪自己无能。自律不好,也生自己的气。
哈哈,这么一算,我几乎不太会生别人的气,原来都是对自己生气来着。自己这方面的神经质,也算是相当突出了。
养了黄逗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忍耐力并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般好,甚至激发了我的暴力行为,打它屁股,以示对它连续几晚上歇斯底里狂叫的惩罚。那时才明白,养娃的妈妈们因孩子哭闹心力交瘁精神崩溃。
因为多半都是自己独自生活,所以总是会产生一种觉得自己是个很好相处的人的错觉。因为自己没有办法经历那些让我见识到自己神经错乱的情景,而黄逗的出现,让我发觉到自己尽然还会大吼大叫,把我最喜欢的碗碗打破了,水打翻了直接把手机淹了,乱我无比珍贵的书上,把纸巾扯的到处飞,因为我以前从未大声吼过。我还真的低估了自己暴怒的潜力,一件一件累积起来的时候,终于爆发了。
对自己的了解尚且如此,就更别提了解别人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神经质,虽然经常看到大家提起三观一致,我都忍不住想,也许其本身连自己的三观是怎么样的都没搞清楚呢。到具体的事和物上才行,阿兰德波顿提到:对权威、羞辱、内省、性亲密、心理投射、钱、孩子、衰老、忠诚等等数百样事物的观点和态度,这样的了解,不是简单的问答能够提供的。在这一切都缺失的时候,我们更多时候会被外表所迷惑,然后脑补对方的整个人格。
所以,真的,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才能去了解别人。感觉在自我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后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