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白白买保险——你健康告知后,保险公司竟然是这样核保的

我们知道,投保重疾险、医疗险、寿险等产品的时候是需要做健康告知的,完全符合保险公司设定的健康告知询问当然就会正常承保,而有一点不符合健康告知询问的内容,即非标体投保,保险公司会要求提供相关病历进行审核,最后接不接受投保,就由保险公司说了算。那么,这整个过程就叫做核保。保险公司都设有专门负责核保的部门,客户能不能正常投保,这个部门有绝对的话语权。
这里的核保,暂不讨论互联网保险的线上智能核保功能,单指人工核保。人工核保的一般流程是怎样呢?

整个过程中,一个非标体客户能不能正常投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那位核保员的专业知识和对该疾病的风险评估,夸张点说就是他说了算。
有人会说,核保应该有个统一标准的呀,不能任凭核保员个人定夺呀。对的,的确每家保险公司都有自己的核保手册,上面记录了各种疾病情况的核保标准,核保员审核个案时也会参考核保手册,但问题是,疾病千百种,而且不同人的疾病程度还不一样,核保手册无法一一提供参考,所以很多介于能保和不能保之间的情况,只能靠核保员的经验来判断了。

既然是人工审核,而且标准无法统一,那难免就会产生一些主观差异。
所以,在核保过程中,哪些疾病肯定可以承保,哪些疾病肯定拒保,病情到什么程度肯定会加费或除外,其实都是没有100%统一答案的。
同一个人同一种疾病,投保A公司拒保,但投保B公司却标体承保,这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事。就算是同一家公司,同一个病例被分到甲核保员手上或分到乙核保员手上,随时有可能出现完全不一样的核保结果。
可能有人会说,哇塞,保险公司核保居然这么儿戏?!……

其实不然,“风险”这东西本来就是无法准确衡量的,每个人对风险的可接受程度肯定有差异,保险公司也是允许这种差异的存在的,因此会给核保员一定的自由度。所以,两个患完全一样疾病的人投保同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很有可能会发生张三正常承保,李四拒保的情况,因为两份保单被分配到不同的核保员手上,两个核保员的看法可能不一样。
所以,非标体能否正常投保,多少有些运气成分。很轻的疾病,但刚好遇到一个严格的核保员,就是不让你过;以为很严重的疾病,刚好遇到一个比较大胆的核保员,竟然就神奇般通过了。
应对措施
那么,鉴于核保的这种偶然性,非标体投保,应该怎么应对呢?
——如果没有把握确定自己的情况能否顺利承保,可以先咨询有经验的经纪人。但再有经验的经纪人,也没有办法给你100%准确的答案,因为负责核保的不是他。但是有经验的经纪人经历的案例比较多,可以根据你的情况选择几家核保通过几率比较大的公司,几个产品同时投保,同时进行核保,到时候哪家的核保结果好就投哪家。
这样操作,应该是目前减少核保偶然性风险的最佳途径。
1、节省投保时间;
2、增加投保成功率;
3、最关键的一点是可以尽量做到如实告知。投保时,每份健康告知都会问到“你是否曾经被其他保险拒保、延期、加费或除外责任承保?”一份接着一份投,如果前面的出现拒保等情况,投下一份时究竟是告不告知前一份的核保结果呢。如果告知自己曾经被其他公司拒保过,那肯定会对后面公司的核保评估造成影响,同时投保就可以避免这种尴尬。
【总结】
一份保单能否正常承保,核保员有很大的话语权。由于每个核保员对风险的评估不一样,导致核保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核保结论出来之前,谁也没有办法给出100%肯定的答案。所以,如果身体情况比较复杂,想要顺利承保,可以采取多家公司同时投保的策略。
~~~~~~~~~~~~~~~~~~~~~~~~~~~
如果文章觉得文章有用,请分享开去,帮助更多人了解保险,科学投保。
如果有其他问题,也欢迎留言或加入学习群讨论噢~~
更多其他保险问题,请勾搭本文作者:
“保先森”(VX: cheng224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