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连接,才是民主参与的基础 | 季风风向书单-180930

本期书单有两本青年学人的文集,一本谈中世纪文学的《缮写室》,另一本是企图理解德国哲学中关键问题的《十字架与蔷薇花》,两本都文笔与逻辑俱佳,非常好看;有从恶反推自由主义伦理价值的《平常的恶》,有讲疾病帮助人类进化的《病者生存》,都是从特殊的视角切入而得出有意思的结论;还有两本法律相关的书,一本是一位女性美国大法官的传记,另一本是谈法理学与法哲学的博士教材,很厚然而实用。
本期主要推荐的还是帕特南所著的《独自打保龄球》,当大多数人对美国政治的印象还停留在托克维尔笔下那个拥有结社传统的国家时,美国政治学家帕特南却发现,那个令人无限怀念的参与式民主已经成为过去,科技发展、工作、住所、性别权利、代际更替等变化让大多数美国人开始放弃各种会面和结社活动,“独自打保龄球”。而这种民众参与公共活动作为一种“社会资本”,是安全和有序的城市与不安和无序的城市最主要的区别。
帕特南经过大量而繁琐的实证调查和数据研究,抽丝剥茧地将与这种“社会资本”减少的相关性因素寻找出来,不过本书所提问题依然难以逆转,很难得到解决(就像本书所用的比喻一样,要让一盆变冷的水重新变热,需要加入很多热水才能提高平均热度)。
——本期书目——
作为参与式民主基石的社会资本,只会越来越枯竭吗?
当大多数人对美国政治的印象还停留在托克维尔笔下那个拥有结社传统的国家时,美国政治学家帕特南却发现,那个令人无限怀念的参与式民主已经成为过去,科技发展、工作、住所、性别权利、代际更替等变化让大多数美国人开始放弃各种会面和结社活动,“独自打保龄球”。而这种民众参与公共活动作为一种“社会资本”,是安全和有序的城市与不安和无序的城市最主要的区别。
从婴儿潮一代,再到更年轻一代,这种趋势越发显著。但如果继续写下去,可能这本书会变成一个带着愤懑的怀旧之旅。帕特南及时抑制住这种趋向。如同推理小说般,他对所有可能引发社会资本进行“无罪推论”,在经过大量而繁琐的实证调查和数据研究,抽丝剥茧地将与这种“社会资本”减少的相关性因素寻找出来。
精妙的实证研究背后所支撑的是帕特南对古典共和主义的参与式民主的关怀。如果参与民主争辩的声音越来越少,政治将会变得更加刺耳和失衡。尽管本书所提问题难以逆转的趋势,很难得到解决(就像本书所用的比喻一样,要让一盆变冷的水重新变热,需要加入很多热水才能提高平均热度),但这种忧虑在政治科学研究中十分难得。
当致力于女权的大法官像摇滚明星一样受欢迎
《异见时刻》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九人”之一)金斯伯格的图文传记。鲁思·巴德·金斯伯格于1993年由民主党总统比尔·克林顿提名为大法官。是继桑德拉·戴·欧康纳之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第二位女性大法官,亦是目前唯一一位犹太女性大法官。鲁思·金斯伯格的一生致力于女性权利的争取、维护与保障。“声名狼藉的金斯伯格”(Notorious R.B.G.)是粉丝们对这位女大法官的爱称,模仿的是美国著名说唱歌手克里斯托弗·华莱士的别称。书中内容一部分是传记,一部分是画集,还有一部分是金斯伯格的案件记录。通过穿插采访、插图、网络热词等素材,对金斯伯格的一生进行了精彩回溯。
从恶来反推自由主义最底层的伦理基石
大多政治哲学著作所探讨的都是正向的词汇——自由、平等、民主、权利——之间的关系和排序,而政治哲学的边缘学者朱迪丝·施克莱则将更为现实而残忍的“恶”作为她的研究内容。因此她的自由主义有时被人称为“现实自由主义”,抑或“骨感自由主义”(理想丰满而现实骨感)。
她将残忍、虚伪、势利、背叛、厌世做了一种“自由主义”式的排序,把残忍置于首要位置,因为她所关注的并非洛克式的以权利作为根基的自由主义,而是将弱者免于强者伤害、免于恐惧作为自由主义的根基。但与霍布斯论述的恐惧不同的是,施克莱也不认同公共权威给个人施加的恐惧。
施克莱的行笔带有某种古典哲学的典雅之美,而译文也译出了精微之处。尽管此书成书于上世纪80年代,但作者注入的古典自由主义的思考,在穿过三十年来时代变迁的迷雾后,依然熠熠生辉。
伊斯兰与西方,虽共享先知亚伯拉罕的宗教传统,文化上却互为自我与他者
土耳其处在欧亚之间,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曾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所在,因此由土耳其学者来探讨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非常合适的视角。根据卡伦的论述,伊斯兰世界长期以来的自我认同即使东方和西方之间、既非东方亦非西方的世界中心。在漫长的前现代时期,伊斯兰世界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而现代化的西方又给他们造成了痛苦的冲击与重新自我认同。伊斯兰与西方,有着同样源于先知亚伯拉罕的宗教传统,可以说是互为自我与他者、互为镜像。卡伦在书中指出,他者形象映出的其实也是自我形象。
尽管是历史学者讨论已成历史的过去,然而问题意识却在现在与将来。经过长年的敌对与友好、纷争与合作,伊斯兰世界该如何认同自我并处理与西方的关系,共同走向未来?通过梳理伊斯兰与西方关系史,考察一切已成往事的和仍在发生着的光荣与屈辱、欢乐与愤怒,今后要走的路才是卡伦思考并试图传达给读者的。
如果说博尔赫斯的天堂是图书馆,那么包慧怡的天堂便是缮写室
缮写室是欧洲中世纪制作书籍的地方,包慧怡以此书名,致那些早已誊抄在她生命中的笔触。书里所写的那些人名、地名、书名都是作者少年时期就已遭遇的心爱之物,因此即便如数家珍,也不会像掉书袋子般的令人乏味,而是像那些手法娴熟的手工艺人般,串出一场视觉和阅读的盛宴。
很难见到中文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编排出如此精美的英文文学地图,一旦开启,那些汉字就如同中世纪稿纸上空心字母蔓延出的藤蔓,从纸间生长出来,攫取读者去向那个“人类群星闪耀时”的世界。
这是包慧怡写于中世纪的情书。
启蒙理性的蔷薇花,如何被放置于启示信仰的十字架中心
这是一本不太好被定义,但非常好看的文集。序言中说,书中所有的文章都源于11年前沪上一群青年学人组建的“读品”小组和后来的“独立阅读”小组,尔后两个小组因为不同的原因解散,这既是那段时间结出的硕果,也是当年问题意识的回响。
作者杨不风曾留学德国研习哲学,因而这本书就带有浓厚的德国式思辨色彩。蔷薇花与十字架,恰是黑格尔哲学的象征,启蒙理性的蔷薇花,如何被放置于启示信仰的十字架的中心,从此理性与信仰经过历史的展开不仅终于和解,绝对精神也在这里达成。
其余的章节也多少与德国有关,关于海德格尔、施特劳斯思想的形成与流变,德国的学生运动,欧洲难民危机,既有公共议题也有私人体验。
正是遗传至今的疾病让我们的祖先在地球生存竞赛中占据了上风
《病者生存》深入研究了人类的进化史,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生存、人类的身体及我们对疾病的理解,改变了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及我们同地球上其他生物关系的认识。这本书揭示了过去很多时候,正是遗传至今的疾病让我们的祖先在地球生存竞赛中占据了上风,而那些人类进化史中含混不清的现象也因新的科研成果而不断被证实。
这是一本关于疾病、生物和医学的科普读物,包含大量实际生活的例子和故事,也有大量健康与生活方面的智慧见解,讨论的也是中国人普遍关心的高胆固醇、糖尿病、高血压、基因组等话题,能为人们的实际生活提供友好的帮助。
高度广度前沿度(还有厚度)俱佳的博士法学教材,一书在手,法理我有(喂)
一群英语学界最杰出的法理学学者,每人应邀就法理学与法哲学领域的某个论题撰写一篇万词综述,由两位主编汇集后,就有了这套枕头状的煌煌巨著《牛津法理学与法哲学手册》。
全书共计24章,首先讨论了两种自然法传统和两种法律实证主义,然后阐述法理学与法哲学领域内若干核心关键词,接着探讨各部门法的理论问题,最后处理了法律与一些其他问题的相互关系。
作为牛津系学科手册的成员,本书无论从高度、广度还是前沿度,都是当之无愧的。一书在手,整个法理学与法哲学的学科进展即呈现在眼前。只可惜国内的引进教材禁令,使这样一套优秀的工具书无缘专业课堂,尽管它的中译本就是源自博士生教学。
• END •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本期图书哦
-
一碗米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10 16:3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