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感悟
高中时期晚上入睡前,每次想到如果我死去、世界上再也不会有我了,永永远远地没有了,就很害怕。觉得死亡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让人不寒而栗。不想去想,却又像有一种魔力在吸引,抑制不住,大脑不自觉就往这个问题上跑。
后来大了,偶尔也会思考人生、生命、死亡等哲学问题,总想弄明白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在世的意义是什么。慢慢地,读了一些书,发现这个问题很多中西方文学大家和哲学巨匠都在思考,甚至还是心理学和神经病学的研究范畴。
《务虚笔记》是我阅读人生思考类书籍中很特别的一本。记得此书多年前就买了,当时翻看几页觉得枯燥、无味,无论如何不是一部小说该有的样子,于是一放就是好几年。最近瞧见书架上的这本书,就有了想再次尝试阅读的冲动,想探究下这本书到底好在哪里,会被多人推荐,乃至豆瓣高达9.0的评分。初读几页,仍有一种进入不了状态、想丢回书架的情绪,但是不想再次放弃,于是硬着头皮继续苦读。我发现此书带给我的阅读体验真是太神奇了,越往后读越是觉得有意思。就像看《肖申克的救赎》,起初平淡,逐渐高潮、扣人心弦,最后震撼、久久不能平静。这部电影是我心中的NO1,经典中的经典,至今未被超越,没有任何电影撼动它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务虚笔记》这部书就是我书籍中的“救赎”,带给我的影响无法用语言表达,不能用字词描述。它冲撞的是我的思想。它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没有明确具体的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跌宕起伏、矛盾冲突,但是却牢牢地抓住我的心神,欲罢不能。我喜欢史铁生在此书中的大段描白,对人生偶然性和必然性的思考,对人性的精准把握与分析。人生充满了偶然,当你推开了这扇门,你就无法走向另外一条路。虽然每条路上的风景不尽相同,但是踩下的脚印和本质归属几无二致。每个人是那么地与众不同,他是男人中的医生F,残疾人C、画家Z,她是女人中的教师O、诗人L,导演N。每个人又是那么地无甚分别,是F、C、Z或者O、L、N,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尘埃,浩瀚宇宙中的一个物质而已。生命消逝,身躯不存,物质消亡。
可能正是因为史铁生身患残疾和重病的缘故,他比别人更爱思考人性,更能体悟生命不易,笔下文字也就更深刻,触动心弦,释然人生。最喜欢首页这首诗《永在》:“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够,坦然赴死,你能够坦然送我离开,此前,死与你我毫不相干……”虽然在谈死亡,却给人一种温暖的力量,增添了勇气不再惧怕死亡。惧怕死亡,是因为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待自己死亡的想象太可怕,怕茫茫宇宙不留痕迹,所以有人要留名青史;惧怕死亡,是人的本能反应,是对生活的留恋和向往,是情感的羁绊和不舍。活出生命的意义和质感,明白人生的幸福和苦难本质,过好每一天,纵然缺憾难以避免、纵然很多恋念再也不见,短暂人生就可以如水般平静流去,如云般淡淡飘走。一切不再如烟,你不再是你,意识知觉在内的东西全部消亡,不复存在,只留下浩瀚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