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英语好”?谈谈学英语、用英语的两个维度
鄙人英语专业出身,工作以后,也常常用到英语,所以算是专业没丢,所以经常被人问到“我该怎么把英语学好?”
在解决How之前,先把What搞清楚了,什么叫“英语好”?回想一下自己在什么场景下会觉得一个人英语好?
用标准的口音为英文电影配音
在公众场合流畅地进行英文演讲
英文面试的时候自信地侃侃而谈
能快速阅读英语文献并准确提取要点
广泛涉猎英语名著、知识广博
用地道的英语写作
准确地进行中英文之间的翻译……
我这里只是简单举例,但是能看出来这些属于不同层次、深度的能力,想要获得一种技能,就要在这个方面努力,指哪打哪,而不是一头雾水、乱枪扫射。比如说用电脑,现在会用电脑的人很多,但是会和会的差别很大。许多人的会电脑也仅限于用电脑发发邮件,做一下表格。而电脑厉害的人呢,我想不需要我来形容。我把学英语和用电脑进行类比,是因为:其一是会英语和会电脑是当代人开眼看世界的基本条件;其次这两项技能都是上不封顶的,哪怕是谷歌的技术大牛或是翻译界的大神,也不敢说自己穷尽了这门技艺的可能。作为普通人,如果一开始就把眼光瞄准最高点,会觉得高不可攀,然后干脆放弃。
其实,换一种思维模式来想说不定反而更好,比如以结果、以目标为导向来学习。比如我最近要在公司做汇报,那我就去学PPT。即使我不会编程也没关系,不影响我的目标。其实学英语也是同理,先想想自己为什么想学好英语,要在什么情况下用英语,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再去做尝试和努力。
传统的英语学习目标,是以英语使用的几个能力来界定的。听、说、读、写、译。其中,听和读为输入,说、写和译是输出,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受条件限制,中国学生听的很少,口语也很难跟上。这几项当中能力最强的是读,在雅思考试中,中国学生普遍的强项也是读。但是说中国学生的阅读强,那也是相对而言的,中国的阅读考试,很注重细节,却往往忽略了整体的把握,导致在实际工作中,阅读起文献来,中国学生依然很吃力。
如果以实际工作的角度来看,有两个维度是最重要的:交谈和写实用文本。
和人沟通,包括口头和邮件沟通。口语的训练是一个长期过程,但是在这方面中国人经常犯两个错误:
第一,过于重视英语口音;第二,过于重视单词,一个单词卡住说不出就整段卡壳。
中国人对于口音的执念非常强,在所有英语的视频音频下面的评论,都有人在讲发音,什么这个一听就Chinglish,那个听起来发音还不错。然而在实际对话中,有口音是很正常的事情,和外国人对话,重点在能表意清楚。发音标准当然是好事,一张口就是地道的发音,会让人对你刮目相看。而带有中国味儿的发音又怎样呢?说英语是为了沟通,把事情讲清楚,把问题解决,不是为了炫技。学英语要把对发音的执念拿掉。
第二个误区的核心在于,口语对话中过于追求“准”。比如想说一个单词突然顿住了,不知道咋说,然后停滞在那里,整段垮掉。比如想说,“我养的花已经凋了”,“凋谢”这词,哎呀不会,是啥?(可以用wither或者fade)然后就在脑子里搜索词库,接下来要说什么也忘了,其实这个时候就说die 也没关系,对方能懂,甚至跟对方比划都是可以的。
当然,口语交流也是分不同层面的,去旅游、跟人闲谈和与人进行商务会谈是两码事,后者的要求会更高。然而,即使是这样,表意本身是大于发音和某个单词的准确性的。破除口音执念和单词强迫症,能够有效降低对于开口说英语的恐惧感,克服恐惧感是练习、提升口语的基础。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写工作上需要的各种文件。很多人觉得不会写,写不好,英语底子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叫做不会搜索。我记得大学英语专业课老师说过一句话,对中国人来说,英语就是“鹦鹉语”,外国人怎么说,你就怎么模仿,不要想当然,不要自创。但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怎么搜索,在国内,网络环境是个大问题,大家都懂的。那么,即使有条件上谷歌,大家就真的知道怎么搜索了吗?我看也未必,其实不光是学英语,就算是其他行业,能够用好谷歌,学会怎么搜索,平时就能积累很多素材,写篇小研究、调研什么的不成问题。
那么怎么搜呢?其实这也是一个经验活,足够专门写一篇文章了。对于国内的用户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翻墙、翻墙、翻墙。
在学英语的道路上没有尽头,信心是基础,敢说敢写+持之以恒才能熟能生巧,在真正需要用的时候,才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恨自己怎么没学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