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六院和上海精卫也不能保证里面所有的医生都是合格的精神科医生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我无法解释这件事的原由,请大家要认识到我国在精神科医学方面的医疗资源真的是严重不足的,不仅不足,其中14% 的中国注册精神医生没有接受过任何训练,29% 的人只有大专教育证书。 精神卫生服务人员社会地位低,福利待遇差,整体素质偏低。当一个医生能坐在六院或者上海精卫的诊室里,不能证明ta是怎么来的。我自己听过的那种因为需要评级或者别的什么原因需要新建一个精神科/心理科科室了,这个时候基本都是从别的专业调一个医生过来,北医六院有北医三院调过来支援的,某地级市人民医院有神经内科调进来支援的。对于这样的医生真的是,连指望他们不要对抑郁症患者保佑偏见都做不到,更不要说其他。我有前辈在北医三院接受couple therapy的时候也遇到了那种严重二次伤害她的人,我自己是一开始到上海精卫求医的时候,说在上海精卫接受特需门诊(也就是谈话治疗,可以约等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咨询),遇到一位女研究生给我做详细的量表。当我填完之后她开始一样样的对照着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填:会不会是你想多了?会不会是你太敏感了?会不会他们是没有恶意的,只是你误解了?会不会你把他们想的太坏了,其实他们没有伤害你。之后我在从那栋楼出来之后问了一圈可以做谈话治疗的人,都告诉我至少要等半年以上并且拒绝把我放到waitlist里。最后那位拒绝我的医生甚至态度非常冷漠,哪怕她可以看到我刚才等了她十几分钟就是为了在她跟上一个病人家属寒暄结束之后能说得上话。当我后来急迫地表达,单独谈话治疗没有名额的话我去当她做研究的那个团体治疗的被试也可以,只要能马上安排上我做什么都可以的时候,她态度一下就变了,立刻不再只给我一个背影而是亲切地回头,给我说你明天去找谁谁谁她会给你安排。
我对这样前倨后恭的态度是非常难过的,可能这个词用在这里不合适,但是当时那个态度的转变真的是太……太赶了。我知道由于我还没排上她的特需门诊的号所以根本算不上她的病人,她不需要对我负责。然而当时她对我的态度让我觉得,连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最基本的一点善意都没有。这件事对我来说唯一的好处就是让我下定决心不再在公立医院的特需门诊资源里等待挣扎,直接走上了价格歧视寻找私人执业的心理咨询师的道路,也因此找到了我后来的治疗师@梁凌燕医生,这是我非常大的一个幸运,以后有机会再说。
更多关于抑郁症的求医指南请看这个豆列:
© 本文版权归 sciencecat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钢门里撑一把伞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3-11 01:25:03
-
yoru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9-11 15:36:47
-
勇敢的心69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01 18:58:31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20 22:45:34
-
夏竹盐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17 15:43:43
-
sebby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1 11:50:12
-
荔榛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7 10:28:11
-
桔paw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01 19:50:55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04 18:51:33
-
别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3 16:34:32
-
来来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4 16:02:27
-
Shad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22 04:19:02
-
Silencerh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21 14:08:43
-
sherr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21 11:50:28
-
sophi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21 10:50:58
sciencecat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如何度过这个艰难的春天 (231人喜欢)
- 格哈赫尔与胡贝尔的演出:艺术歌曲听什么? (1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