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绿皮小火车,去过周末
工作的每一天都非常充实,
每一个周末也勉强自己看一些书,
或者去外面晃上一圈,
才觉得不算辜负。
早九点与朋友在火车站汇合,
乘坐曾经风靡全国的,
而今重庆仅剩的绿皮火车之一,
去铜罐驿,开启慢时光之旅。
坐过很多次火车,
却从没看清楚过铁路轨道的模样。
车站工作人员定是见惯了我们,
提前近半小时检票进站,
还温馨提醒拍照时要注意拥挤。

初见,它是安静的,
无声的诉说它走过的岁月,
或许比我的年纪还要长。

寻了个窗边的位置,
打开一点车窗,
在这趟车里,
一切都很随意,
没有车厢里满满当当的人,
每个人基本都能如愿的靠窗而坐,
陌生人也可以互相攀谈,
阿姨纳着鞋垫,
大爷打着太极……

5612一路鸣笛,
带着我们沿着长江一路前行,
沿途还有些许历史遗留的斑驳的足迹,
想起了老火车的呜咽。

一趟趟绿皮火车,
曾经把年轻富有梦想的人从这条铁路送到远方,
把拼搏奋斗后疲惫的人儿从这条铁路接回家乡。
人来人去,
还好有长江始终陪着这条铁路和绿皮火车,
零星的船点缀着江面,
透过两岸残留的老建筑,
仿佛看到了它曾经的繁华。
大大小小的货船、客船,
也曾被它承载着,依靠着它。



小火车就送到这里吧,
铜罐驿。
这里的橘子树很诱人,
这里的风很清新。

但天主教堂里已不见传教士的身影,
看着古老的、人迹空空神父楼,
想象不出这里曾经有信徒虔诚的祷告过。
只有透过那数米高的仙人树,
细数着这座教堂走过的日日月月。

还有历尽千年的铜罐古镇,
前挨着长江后靠着铁路,
五六十年代繁华一时,
而今只剩七八户人家,
老一辈留不住的不只是风吹雨打日渐破败的城墙,
还有年轻人不安的心。







古镇出头不过几百米,
没有专门的饭店,
留守的人家在自家灶台煮起了面,
不欺客也不漫天要价。

沿着江边走一遭,
些许人家,
就着江水起落的秉性,
在岸边的沃土里种着小菜。
在长江面前,
我们都是小孩子,
画上一地的表情包,
祝自己周未(mo)愉快。



返程沿着铁路前行,
从未靠它这么近,
看清了它的每一根铁轨和上面的斑斑锈迹,
放着喜欢的歌,
就这样走了一个小时,
两万多步,
十几公里,
竟也不觉得累。



回到铜罐驿车站。
像坐公交车一样赶一趟火车,
没有售票员也不需要提前买票,
上车补票也很随意。

兜兜转转,
5611带我们回到熟悉的地方。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番外:隆重介绍,今天的“番茄炒蛋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