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歌案凶手陈世峰一审获刑20年
查看话题 >刘鑫被起诉:我因为她失去了安逸的生活,她不过是失去一条命而已!
事件两年风波频起,依旧值得讨论,一层一层被剥下去,人性复杂的善恶还在逐渐显露。
简单交代下事情始末。
2016年11月3日,在日本留学的青岛女大学生江歌在自己宿舍门前被杀害,原因是帮助自己的朋友刘鑫挡住前男友。
杀手难以重判、朋友保护自己而死也没让刘鑫表现出丝毫愧疚,甚至拒绝提供协助,痛失独女的母亲辗转中日两国,为了还女儿一个公道。
2018年10月17日,江歌母亲正式提起诉讼,起诉刘鑫。
一、我把你当闺蜜,你却利用我的善良。
此前,刘鑫不堪前男友骚扰,和江歌住了一起,案发当晚前男友追来和两人争吵,据邻居们回忆,争吵越来越激烈,刘鑫跑回屋里,江歌在门外阻拦。
前男友情绪失控拿出刀捅向江歌,江歌拼命呼救挣扎,然而属于自己家的门始终没有打开。
不知道当江歌被杀的前一刻,是寒光闪闪的刀子更害怕,还是背后紧闭的房门更心寒。
更过分的,江歌死后,刘鑫捏造事实,企图撇清自己的关系,而且不愿意配合案情,甚至拒不见江歌之母。
事件暴露,刘鑫被网友痛骂淹没,说她害人,是杀人凶手,有心机。
其实她的行为不是有心机表现,有心机的人懂得做出姿态求得原谅,绝不会造成一边倒的骂声。
她甚至不是个十足的坏人,却是个懦弱的不敢承担责任的人。
躲在门后发抖,听着杀手脚步声远离;因为内心的恐惧不自觉地从心里营造出“与我无关”,从而编造事实;又因为害怕骂声反而出面和解。
为什么刘鑫激起了这么多骂声,因为我们对这样的人感同身受。
他们看起来正常,与己无关的事甚至会站在人群后跟风评论,以为自己是个有原则的好人,但他们绝不会出头,经常聪明地躲在更强的人背后,让他关照自己,依赖成性,好似巨婴。
比如身边一些柔弱的小伙伴,小小的事也喜欢让别人帮忙,表面无害甚至温柔,能欺骗大多数人。偶尔让你不满,还会怀疑是不是自己小心眼。
把别人的帮助当做理所当然,他们也是工作场上的毒瘤。一定要趁早远离,连自己的事都做不好,能指望他们承担责任吗?
二、这世上极好的人不多,真坏人也少,最多的就是不好不坏的人。
如羊群一般,喜欢抱团、无害、仇视狼。然而他们胆怯,以自身存活为首要目的,有狼来会第一时间掉头逃跑。
但是人的社会属性会促使人们做一些利他的选择,这个前提是能收到正向的回报,如果刘鑫的行为成为主流,谁还愿意付出情感,谁还愿意承担责任呢?
当人们都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当道德被视为可笑,这个社会一定会崩溃。
所以人们会集体谴责刘鑫,一方面是希望损人利己者得到人们的唾弃和惩罚;一方面也提醒自己自我保护、少管闲事。
如果刘鑫逃脱了惩罚,依旧在这个社会上生活得很好,那“善恶无报”的观念就慢慢变成主流,也就多出了“自我保护少管闲事”的行为模式,那个时候,人性还会给勇气留下多少空间呢?
我们批判刘鑫,何尝不是给自己增加一点点信心。
三、家人的风格总有60%以上相同的倾向性,刘鑫的妈妈也是个懦弱的利己主义者。
刘母挣扎、痛诉,排斥,让江母远离自己的家庭。
归根结底,同样是懦弱和自私。害怕江歌母亲影响到自己的家庭,影响到刘鑫的事业。
一个有责任的人犯错会道歉、会承担,不懂承担责任的却只会逃避、拒绝承认甚至用受害者的立场抨击。他们的心里没有道德上的对错,唯一判断对错的方式是自己过得好不好。
就像热播宫斗剧里那些经历坎坷的妃嫔,不是天生的坏人,就是打心眼里觉得自己不容易,当一个人觉得自己不容易,就会很宽恕自己,什么事情都做得下去。
身为母亲,维护孩子无可厚非,对孩子的爱更是出于本性的浓烈,但更应该给孩子健全的人格教育,才是孩子未来立足社会的根本。
江歌事件告诉我们找朋友要擦亮眼睛,找合作伙伴更要区分仔细。投资新项目流产、开分公司失败、信任的一直培养的下属离职,这些问题的根本都是人没找对。
就像刘鑫一家从来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人的自我认知经常连自己都骗。
我没业绩、不会沟通、换了8个单位,但我是个好领导。
有这种认知的人在职场中绝不少见。
如何节约时间更早地辨别真正有担当的人,C8测评以数据形式全方位展示天赋、天性、素质、风格,人格数据化,人才模式化。给更多人一个客观的舞台。
很多东西难分对错,但选择一起干事业的,还是匹配点好。
C8人才测评,提供科学的识人方式,扫码立即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