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子
现在是2018年10月22日星期一,北京时间9时13分。
昨天去看电影《影》,还挺不错的。
说到《影》,很容易让人想到黑泽明的《影子武士》,都是替身的故事。
不过,《影子武士》跟历史比较紧,而张艺谋的《影》基本甩开了历史。
故事很简单,一个王想集权,一个臣想篡位,一个影想自由。
这个影是臣的替身,臣在事成之后可能会杀他灭口,所以影有三种选择:
相信臣最后会给他自由;
跟王合作,取代真的臣;
杀王,代臣,做新王。
当然,影的能量有限,所谓选择其实是被动的。
结局很有意思。
王不是昏君,有自己的一盘棋,这点并不令人意外。
我一开始想的是,王杀了臣,让影代替,电影也有这样的苗头,但最后玩了两个半反转:
第一个反转是王派刺客杀臣,臣竟然没死,反而借此杀了王;
第二个反转是臣假装虚弱,想要偷袭影,结果被影击杀;
最后半个反转则是臣的妻子往外跑,因为故事就此停止,所以只能算半个。
我在想,如果让莎士比亚来处理,很可能会写成臣和影同归于尽,然后臣的妻子当场疯掉。
殿外的人进来,发现场面极其费解,然后臣的手下稀里糊涂上台。
骗子骗骗子,大家都想下一盘大棋,都把别人当棋子,谁能保证自己不是棋子呢?
就画面而言,还是很好看的,不过不能较真。
不然的话,宫殿、城池、武器,都能说出不合理的地方。
《铳梦》有一卷外传,那里有几个小故事,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圣诞曲》。
《圣诞曲》的故事是升级版的《逃离克隆岛》:
某人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身体,寄居在机甲里,她想要人体,于是用自己的DNA培育了一个克隆人。
克隆人,身体长得很快,但脑子没那么快,所以成长到某一段,就会外表看似大人,智慧却低于常人。
正是在这一段,伊德见到了这个克隆人,他以为她是一个失忆的少女,就带她一起生活。
过了一段,某人觉得克隆人的身体已经长成,就跑过来收割。
之后,某人和克隆人互换身体,某人重获人体,克隆人成了机器人。
伊德找少女,找到后发现眼前的少女不是他之前认识的那个,然后得知了真相。
这设定跟《逃离克隆岛》有点像。
在那个世界里,土豪们考虑到以后可能需要器官移植,会给自己备一个克隆人。
但克隆人自己不知道自己是克隆人,他们生活在岛上,要抽奖才能去岛外。
他们不知道所谓中奖其实是土豪需要他们了,他们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相较而言,《圣诞曲》里克隆人至少不用死,科技允许人们把脑子放进机械里。
因为伊德跟少女有点恋爱的意思,所以在这个科幻作品里,选肉体还是选灵魂成了一个真实的问题。
其实,《大话西游》里的移魂大法也能催生这个问题,但它做了喜剧处理。
不过,这毕竟是小故事,所以没有更多的展开,又因为这个故事是外传,不能影响主线,所以到最后,某人也好,克隆人也好,最后都死了。
这和《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的套路类似,为了不给主线添麻烦,你们这帮人只好团灭了。
此外,《侠盗一号》跟主线里的死星任务有关,而《圣诞曲》解释了主线里的伊德为什么是那样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