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LIFE|没错,这就是一次性相机,一个不可复制的瞬间
胶片摄影是对浮躁现实的反抗。一次性相机不一定会再次成为潮流,但在NOMO,HUJI,GUDAK等换汤不换药的“假性文艺”App大行其道的同时。我们觉得有必要跟大家聊聊一次性相机的黄金时代。外型可以被复制,声音可以被模拟,成像效果也能做得八九不离十,然而,胶片摄影所带来的期盼和感动是永远无法复刻的。

1948年,似乎是动荡又匆匆过去的一年。飞机的发明者之一奥维尔-莱特去世,“圣雄”甘地遇刺身亡。缅甸、斯里兰卡相继独立,以色列、大韩民国成立。这些是国际上发生的事情。当时的国内依旧处于国共内战时期,经济上通货膨胀严重,市民生活非常艰难。同年夏天,“不受嗟来之食”的朱自清先生,也于北平逝世。10月17日,上海昆仑影业公司正式开始拍摄儿童片《三毛流浪记》。
与此同时,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博览会上,出现了一个引人瞩目的装置——这款带有一个圆形凹凸镜片,装载了8 张35mm感光胶片的纤维板小盒子,一台真正面向于商业市场的一次性相机应运而生。直到现在,去探寻究竟是谁创造了第一台一次性相机已经很难证实,但威尔先生(A. D. Weir)带来的这个方形小盒子,已经把当时的摄影观念引领到另一个方向。

威尔先生和他发明的the Photo-Pac

这款相机在正式推向市场后,除了斩获奖项外,还瞬间成了大众的宠儿。当时的消费者可以在药店、百货公司或者加油站购买到这款相机。使用完相机里的八张胶片后,消费者将自己的名字写在包装盒的一侧,最后连同相机以及未拆卸出来的胶卷一起邮寄。胶卷会在达拉斯进行冲晒,除了相机外壳,照片及底片会在几日后返还给顾客。

the Photo-Pac的海报

the Photo-Pac的外型

然而,好景不长,短短两年时间内,Photo-Pac经历了高速增长单价攀升再到牵涉多桩诉讼股价触底。1951年,威尔先生接受了福特公司提供的工作,重返工程领域。他的商业梦想被留在了身后,这是一个伟大的想法,但并未完全实现。

1949年the Photo-Pac在百货公司宣传资料上的广告

有意思的是,这一年,一家年满十七岁的公司在埋头创新,研制出自家的微缩胶卷。当时他们也并不知道,35年后,由他们生产的一次性相机将登上历史的舞台,成为最受欢迎的机型之一。这家公司的名称叫做——富士。

富士所有发售过的款式
1986年,富士推出了自家的Quick Snap,成为世界上首台可重复使用的一次性相机。柯达紧随其后,于1987年也推出了Kodak Fling。在此之前,世界各处都推出了包含一次性相机概念的机器。例如,1950年好莱坞Encore Camera Company推出的Hollywood Camera,1951年Arthur W. Beaurline发明的the Imp。不过,富士和柯达将这一产业推向了更大的市场。

Fuji Quick Snap和Kodak Flig出现在1987年的贸易展上
看我提到富士和柯达各自推出自己的一次性相机,新产品的时间线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先后顺序,但从某一个程度上也成了谶语。柯达的命运从此刻开始似乎有了隐喻。
我们下期分享:富士与柯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