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咨询硕士项目申请虐心记 1
决定申请美国的心理咨询硕士是七月底,从那时起,我就知道虐心是逃不掉了,虽然做足了心理准备,但当真正面对时,还是会被接踵而来的意外状况搞得心力交瘁。
记录一下吧,倒倒苦水也是好。
这不是我第一次申请美国的硕士项目了,上一次申请是八年前,商科项目,所以大致的申请流程心理是有些数的。但这次申请不同于上次,上一次的我有相应专业的基础,优秀的实习经历,教授强推,英文扎实,个人文书写起来也是得心应手。虽然避免不了申请流程的繁琐,但一切都像水到渠成。
可这一次不同,我是一个毫无背景的跨专业申请者,毕业多年也不好意思找教授要推荐信,英文基础虽有却早已不如从前。这一次,我不仅要面对繁琐的申请流程,还有流程外的一道道坎等着我,每一步都像走钢丝,每一天都感觉胃抽搐。
从七月底到现在,当然还是克服了一些障碍的。
第一道大难关是GRE,由于决定时间晚,我想报名时整个18年的考位全部没有了。找了代报名的机构,自己也是没事就刷,才终于抢到一个考位,担心自己一战成绩不够,后来还抢了一个月后外地的考位。考位问题解决了,接着就是对考试本身的担心,由于很久没有接触学术英文,生活中的英语交流量也大大减少,我一度特别担心自己能否考出期待的成绩。幸运的是,近两个月的备考后,一战的成绩就已经达到了自己的期待。刚考完的那天想到自己不用再二战是满心轻松的,可这状态连一天都没有维持住,后续的问题接连浮出水面。
首先是相关经历,我可以说是三无人员了 - 无相关教育背景,无相关研究经历,无相关工作经验。志愿服务算是唯一能补充一点点短板的经历了。为了让志愿经历更丰富些,我从七月份起就努力地找相关的志愿服务,主动联系对方,才争取到了一个相对有价值的志愿经历。(其实我挺不喜欢自己为了申请学校才去做志愿服务的感觉,好像令原本纯粹的行为染上了功利的目的,但在这个志愿活动当中,我真实地获得了来自活动本身的收获,也享受其中。算是稍稍缓解了我的愧疚感。)
然后是没有学术推荐人的问题,我给自己计划申请的学校挨个发邮件确认,回复没问题的就申,回复明显感觉到有劣势的就放弃。其实这个过程说不上难,但每一个邮件发出去等待回复的过程都是煎熬。最后,算是勉强凑齐了六所可以申请的学校。
以上是暂时跨过了的难关,眼下还有好几个困境在处理中,未来也可预期一些棘手的问题。先记录到这里吧,过阵子再记录后续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