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福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个人觉得如果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去感受一个城市,更容易发现一个城市的问题;如果一个城市能够让作为外来者的游客们在短期旅游内也感到方便舒适,那么这个城市的发展还是不错的。
现基于个人感受,浅谈几个城市在发展中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如有幸能让相关改革者看到,并针对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改进,也是一种荣幸。当然,限于个人眼界,所提的意见和改进措施不一定正确。如果有当地的豆友看到,我只想说我说的都是个人感受,出发点是为了这些城市能更好的发展,不要打我不要骂我,你们说得都对。
福州,因为我个人在福州工作将近六年,所提意见除了城市建设方面还有一些政府政策方面。福州,是福建的省会城市,但面积狭小,城市破旧,道路狭窄拥挤。福建省与台湾省隔海相望,是与台湾省最近的大陆省份。我们终归要收复台湾的,最好的方法并不是依靠武力。个人觉得,由于福建省特殊的地理方位,福建省发展态势良好,是非武力收复台湾的必要条件。如果福建省的发展状况远远优于台湾省,我想一些台湾人民自己会主动想回归祖国的。可惜,福建省发展状况一般,福州作为省会城市,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发展状况也不尽人意。
城市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一、道路狭窄且坑洼不平,城市拥堵。去过很多城市,总体来说,北方城市在道路建设方面要强于南方城市,且北方的道路都宽敞。福州的道路非常狭窄,主干道一般是四车道,许多公交途径的线路是单行道或者两车道,个人是非常钦佩福州的公交师傅的,在如此狭窄的车道都能开得平稳,且能够超车变道,技术低的人真的做不到。福州许多人行道的地砖都是坏掉的,尤其下雨的时候,行人在人行道通行,不小心踩到坏掉的地砖就会溅一身水。晚上躺在床上睡觉时,也能听到楼下电动车经过是压到坏的地砖的声音。个人认为福州要发展,首先要拓宽道路,并把道路修得平整。
二、城市拥堵。城市拥堵的大部分原因是道路狭窄导致的,还有部分原因是司机经常变道行驶,导致道路拥堵。
三、城市建筑破旧。福州存在很多破旧的建筑,一部分经过改造作为有历史痕迹的地点得以保留,另一部分是等待拆迁。客观来说,福州的破旧建筑实在太多,尤其是一些沿街地点存在许多破旧建筑。前几年福州进行景观改造,有意思的是,只改造沿街的建筑,且只改造沿街的那面墙,实际内部建设仍是破旧不堪的。这样的“面子工程”在许多地方都存在,实在不明白这样的改造有什么意义?也许一些官员确实因此有了政绩,个人认为,作为官员能够在任期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一点好事,哪怕个人的政绩是0,也是有意义的。当然,我这个平民的想法又怎么可能和官员一样呢?
四、洒水不分时间。福州存在许多洒水车,洒水的目的我不太清楚,也许是因为天气干燥,增加空气湿度或者是为了洒水除尘。可我一直不明白的是,如果是因为道路干燥而在道路洒水,那么为什么很多时候降雨过后,或者台风袭击暴雨过后,地上都湿漉漉的时候,洒水车仍然在洒水呢?这不是画蛇添足,浪费水资源吗?
五、公共交通问题。福州近年建设了一条地铁线路,有效缓解部分公共交通问题。但公共运输问题仍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公交难等,公交往返程站点不一。在福州,公交是很难等的,有时候等车等到感觉花儿都谢了。人们都说北京拥堵,可我在北京的几年,觉得北京的公共交通还是很方便的。福州公交由不同的公交公司运营。个人建议,可以设置公交的间隔时限,在北京,公交站牌每条线路都会写间隔几分钟发车。比如间隔5分钟发车,一般我在公交站点等不到5分钟就可以等到下一辆车。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也可以参照北京,设置区内公交车和跨区公交车,并实行不同的价格或者阶梯价格。区内公交车顾名思义,所有站点都在这个区之内;跨区公交车就是公交车所走线路横跨几个区。当然,福州面积不大,设置区内和跨区公交车可能意义不大。
政府政策存在的问题有:
一、出台的政策考虑不长远,准备不充分。
福州市曾出台一项政策,具体不能说,就说说大意吧。大意是满足XX条件的60岁居民可每人每月领取一百元补助费用。这项政策的本意是好的,可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起初这项政策针对的申领对象是私企人群,于是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就开始投诉上访,同样是按照国家的政策退休的,为何他们有我们没有?人嘛,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省里出台这项政策的直接导致各市区的投诉件、上访量骤增。因群众不满,到第二年这项政策的对象就改变了,也将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纳入进去。在政策出台前不要先做些调研吗?不要先征求群众意见吗?这样朝令夕改,政府的公信力在哪里?好,申领对象的改变也可以看做是知错能改,大家都能拿到补助,是一件好事。可是这项补助的经费能不能全面解决?
这项补助的经费是三方出钱,省、市、区各承担一部分,具体比例我不太清楚,做个假设吧,省市区分别承担50%、30%、20%。第一年没有问题,申领对象少,知晓这项政策并符合条件的群众少,省市的拨款也足额下拨了。到第二年就出问题了,由于申领对象多了,经费不够了,省、市的钱不能按时足额下拨,各区县要按时为符合条件的对象发放补助,却没有足够经费,限于各区县经济状况不同,个别区县在省市不拨款的情况下也完全可以全部承担补助费用,但有些区县经济条件不好,自己区的经费是无法承担全部补助费用,后者就只能给群众发部分补助费用,也和群众承诺待省市经费到位,立即把剩余的补助费用发放给群众。但是许多群众不理解啊,说好是每月一百元的补助费用,现在你每月发给我20元或者50元,为什么不是100元?剩下的钱呢,是不是被你们贪污了?说省市经费到位后发放,经费什么时候到位?什么时候发放?各区县的经办也非常为难,因为省市经费具体何时下拨到位他们也不清楚,这样就导致无法解答群众问题,又因此收到许多投诉件或者咨询件。其实,这些问题的出现本可以避免,在出台相应政策前做好实地调研,广泛地听取各方意见并改进,同时要在考虑到申领人数增长率的前提下准备好足额经费等,这些问题本可以不出现的。
二、非正当途径留下人才
城市要发展离不开人才,许多城市已经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为了吸引人才到当地工作,出台一些良好的政策。比如放宽落户条件,比如面试领取补助,比如提高薪资待遇等。可惜,福州在吸引人才这方面做得一般,甚至由于做法不恰当,导致人才的流失。
福州,尤其是个别区县,为了让人才留得下,区里出台一些不能在政府网站甚至不能在政府文件公开的政策,比如事业编制人员最低服务满三年才可辞职,公务员编制人员最低服务满五年才可辞职,甚至许多人满足了最低服务年限要辞职的时候,仍被区里的领导已各种借口搪塞,扣压辞职报告,不予批准。我一直觉得留人的关键是留心,如果身在曹营心在汉,怎会干好工作,发挥应有的价值呢?挽留人才,可以通过软方式挽留,例如对高端人才可以帮助解决最需解决的事情,如果高端人才和配偶处于两地分居状态,政府可以通过帮助将其配偶调到同一城市,帮助解决就业问题;如果高端人才买不起房,政府可以帮助购买经济适用房,或者租借政府产权房,解决住宿问题;如果高端人才的子女在当地无法上学,可以帮助解决子女上学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也可以和人才提条件提要求,比如他要在当地工作至少多少年,研究的课题要达到什么样的完成标准等。可惜,现在福州许多区县还不懂这个道理,我想不是不懂,是装作不懂。用一些强硬的手段挽留人才,导致许多本该发挥出巨大价值的人才,整天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每个人都有许多亲戚同学朋友,一个人对一个城市的产生抵触厌恶心理,也会导致他的亲朋好友对这个城市敬而远之。如果一个人心甘情愿在一个城市生根发芽,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就会产生虹吸效应,这个城市向好发展还会远吗?可惜,目前据我所知,每个区县每年多次要求下属各企事业单位报送各类人才指标,却不去想怎样引进人才,或者怎样把现有的普通人变成人才。
三、薪资水平低
这是一个全国普遍的问题,不限于福州。但福州作为东南沿海的省会城市薪资水平甚至比一些西北地区都要低,而房价、物价又居高不下,确实很不合理。当然,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多位省级以上的领导者对全省或者全市的工资都重新制定新的标准。基本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