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江的读书笔记8:《辛德勒的名单》上帝之吻
很久没写了,今天回顾一部伟大的作品《辛德勒的名单》,这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获得奥斯卡的一部历史片。影片是一部长达3小时的黑白片,像很多人一样,看第一遍时,我缺乏耐心,选择了1.5倍速。但是看完了第一遍,我再看第二遍、第三遍时,我自然地选择了原速度。
奥斯卡·辛德勒是这部电影的主角。这个故事从德国纳粹党侵略波兰开始,但真正的故事应该是从第40分钟左右开始,辛德勒为那个独臂的工人辩解以及救下了被关上火车的斯特恩,这时候他开始转变,变成真正的辛德勒。
影片的前40分钟,讲述的是辛德勒是一个靠着纳粹党发动的战争大发战争财的商人,从一些资料显示他还有一定的军方背景,算得上是半个“侵略者”,他圆滑而善于交际,可以打通各路人脉,他爱财而且充满智慧,可以空手套白狼成立拥有几百人的工厂,他好色而花心,还常常利用女人去行贿。但这些缺点使得他变得有血有肉,让观众知道他是一个人而不是神,他也是在天使与魔鬼之中挣扎的人。
辛德勒救下了斯特恩这个犹太人会计,这个聪明的犹太人意识到辛德勒的与众不同,辛德勒是一个天使。
影片的第50分钟,出现了一个魔鬼,纳粹军官阿蒙·歌德,阿蒙是一个残暴的管理者,他开始清理集中营,把老弱病残的人杀掉,因为会有更多的俘虏和犹太人被送到这里,他必须把有能力的而且完全服从命令的人留下。而他的手下也是一群魔鬼,为了节省子弹甚至让人排成队,一枪穿透数人,残暴的屠杀让我想起了日军侵略中国的情景。如果阿蒙只是一个残暴的魔鬼,他和辛德勒就不会成为朋友,他的形象也会很空洞。因为阿蒙的内心也有天使的一面。
阿蒙和辛德勒其实一个对比,辛德勒以光鲜亮丽的形象出场,而阿蒙出场就是重感冒。他们都是在天使与魔鬼之中挣扎的人,一个是天使战胜了恶魔,一个是恶魔战胜了天使。阿蒙病了,可怕的纳粹思想在他身上产生了不能去除的毒瘤。阿蒙回避自己,对人残忍施暴,对犹太人女仆海伦的爱也变成了虐待,挣扎于宽恕和无情之间杀掉了男仆。但在辛德勒入狱之时,阿蒙却替辛德勒求情了,这是阿蒙身上第一次的天使战胜了恶魔。
辛德勒为什么入狱?这就是我的标题了,因为辛德勒在生日聚会上亲吻了一个犹太女孩。这一个亲吻的镜头占据了7秒钟,是辛德勒所有礼仪性亲吻中最长的。因为在辛德勒身边的所有人都认为犹太人不是人,是奴隶,是下等生物。这一个吻是天使的胜利,是人性的胜利。阿蒙也因此做了一件真正善良的事情,他救出了辛德勒。
影片中有太多难忘的镜头了:
【被抓捕之前的一个家庭,把宝石塞进面包吃下不让敌人拿到】
【医生下毒让病人们安乐死】
【出现在黑白影片中穿红衣服的小女孩】
【军官用治病的听诊器听楼层夹板中的呼吸声,然后对着记下的位置疯狂扫射】
【杀戮中的钢琴音乐】
【阿蒙的手枪失灵,就没有枪毙的犹太人】
【女工人用血当作口红,为了让自己有点气色而避免送去更残忍的地方】
【躲进粪坑里的孩子,依然在抢地盘】
【辛德勒用消防栓给困在车皮箱的人解渴,阿蒙嘲笑辛德勒你给他们希望是残忍的】
【红衣服的小女孩的尸体出现在了辛德勒的眼前】
【能干的女建筑师提出了正确的意见却被杀掉】
【辛德勒的名单在不断增加,由400多加到1000多】
【名单上的人一个都不能少】
……
类似这样的细节实在太多了,这就是我为什么还要用原速度去看第二遍、第三遍的原因。如果说辛德勒是天使,阿蒙是魔鬼,出现色彩的红衣服的小女孩就是上帝了。很多人说红衣服的小女孩代表的是被迫害的犹太人,是一种绝望,但她应该是上帝的化身。在战争之下,面对犹太人的有两种不错的选择,那就是苟且地活着和体面一点地死去。她的死去彻底唤醒了辛德勒,让他更加坚持自己要去做什么,就像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那样。
辛德勒不是神,不是天使,他只是一个人,他把他所有的财富都用在贿赂军官和养着犹太人这一行为,只说明了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但仍然是人。在战争结束时,德国投降了,辛德勒因为压榨工人也要走上逃亡之路。斯特恩和所有被救的犹太人为辛德勒送行,他们拿出了一枚金戒指和1200人共同签名写下了一份“辛德勒名单”,说了一句“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辛德勒无言以对,只能痛哭落泪。辛德勒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发战争财,后悔自己曾也是罪恶的一份子,后悔自己没有救出更多的人,后悔自己没有倾尽全力。所有人都上前抱住辛德勒,这一刻,忏悔后的辛德勒就是上帝的化身。
在二战中,残忍的德国纳粹党,用“死亡坑”和“死亡营”的方式集中屠杀了500多万犹太人,最终数字是片尾上出现了600多万犹太人被杀,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种族灭绝灾难。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本身也是犹太人,他最后用的镜头是,扮演者和原型同时出现在给辛德勒的墓碑上放石头进行悼念。3小时的电影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辛德勒之所以是一个伟大的人,《辛德勒的名单》之所以是一个伟大的作品,除了辛德勒本身的故事就是伟大的,更在于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天才,其中就包括那奇怪的上帝之吻。
在一个黑暗的时代,辛德勒的人性光芒,让在集中营的人看到了希望,所有犹太人都知道,只要进入了辛德勒的名单就不会死,而影片最终也告诉我们了,在波兰一个犹太人都没有了。在众人面前去亲吻一个犹太女孩究竟是为了什么?
辛德勒亲吻那个犹太女孩的一幕,让我想了很久。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行为,最开始的辛德勒是非常害怕这种行为的,所以他听到自己的工厂变成避难所时会非常生气。但是当他亲眼见到大屠杀的一幕,他就开始改变,他敢去亲吻犹太女孩。而辛德勒这一个亲吻,其实是他想和阿蒙打一个赌,他在赌阿蒙的良知还有多少。果不其然,阿蒙在替辛德勒求情的时候,用辛德勒的亲吻为自己的心灵做到了辩解,他不是唯一一个爱上犹太女孩的人了,而最后阿蒙也放掉了他手下的犹太女仆。这一吻包含太多的意义了,也正是这一个亲吻,让后面的故事变得更加合理了,他的善意行为都变得顺利了。
在所有写实的剧情电影中,复杂而又善良的人性往往是核心,类似这样的电影今年的《我不是药神》说的也是同样的故事,在最后一幕“药神”得到了像辛德勒一样被所有人送行的待遇。而《辛德勒的名单》能成为了所有学影视的人的必修课,更在于其至高的艺术表现价值。除了致敬,还是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