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那天,同事给我分享了2个人生故事。
进来生活诸多波折,频生变故,因为家庭的原因,不得不离开朝九晚十的工作。同事知道情况的,都很关切。正式离职那天,为了帮我加油打气,有两个不同的同事,给我讲了她们的人生故事。这两个故事,一个从云端跌落,一个从底层逆袭。它们关于家庭,关于钱,关于变故和转折,也关于生命的韧性。
故事一:曾经我家有矿,如今欠债1亿
“可以这么说,我是暴发户的孩子。我家以前有矿。房子特别大。我弟弟开玩具汽车,从来不下楼,就在客厅里开。"
第一个故事,来自同事A。她的故事一上来就把我惊了。
她是个一夏天只有2件T恤和2条牛仔裤来回换着穿的姑娘。明明是如花的年纪,却毫不修饰,气质宛如理工男。偶尔的,她也会暴露一些比较违和的标签,比如大学学的专业是歌剧,用的苹果电脑是顶配。所以她在我眼里,一直都很迷。
家里突然欠债,还是亲戚告诉她的。因为父母也不知道该怎么对她说。那时候她还在读大学,亲戚来北京给孩子看病,和她见了一面,说,家里现在都困难,孩子看病也要花钱。给了她一点钱,让她先拿着花,有什么要用钱的事,暂时先自己想办法,不要跟家里要。
听到那个数字的时候她彻底蒙了,出乎意料的是,她自我调整的很快。出事后,她就从校外的公寓里搬了出来,住进了学生宿舍,原本已经申请到去国外进修的机会也去不了了。她对舍友说,你们的乐队出去走穴的时候,叫上我。
几个人组起了合唱团,圣诞节的时候,就在商场里唱圣诞歌,一晚上能赚500块。第一天拿到钱,她特别兴奋。可一觉醒来,手机就坏了。困窘中,她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修手机。不多不少,就花了500块。
她想,这是什么操蛋的人生。
毕业之后,国外没去成,她留在北京给人打工。进了一家创业公司,累死累活,经常干到半夜。领到的工资,替家里还了一点点借的钱,但是杯水车薪。大房子早就没了,她的钢琴、珍藏什么的,都被封了起来。她和男友合租一间卧室,工资剩下的,就给家里在当地租了个小破房,一家三口挤在那里。
她对我说,她已经不指望人生还有机会翻盘。男朋友家给买了婚房,以后结了婚,能有房子住,已经觉得很好了。就这样生活下去,普普通通过完一生,不要计较太多,每天也挺开心的。
A的故事,很神奇。经历了大起大落,她却没有大悲大喜。出于自我保护,很多事情她不愿想得太多,工作上,也表现的很苟且。以前我曾多多少少有些看不上她做事太没原则,太烂好人,直到我了解了她背后到底发生过什么。她说,我一定一定不能失去这份工作。这份苟且,可以被理解。
她触动我的一点是,她并没有带着小公举的架子生活下去,而是流畅自如的,把身份切换成了普通人。也许她知道自己并不是什么小公举,也许曾经是,但也早就不是了。但这并不影响她坐在我身边,依然开朗,坦率。
生命总会给我们制造一些瓶颈,但她擅于伸缩,于是就钻了过去,不像我,经常被痛苦的卡着。
把身段彻底放下去,低到泥土里,凭着自己的韧性活下去。我想每一个生命,都有值得被称颂之处吧。
故事二:我妈拿买车的钱供我上大学,毕业时我还给她一辆车
“我上大学的时候,本来我妈妈是要买车的,但是我妈拿那个钱供我上了大学。我知道她很想要一辆车,大学几年一直有亏欠感,所以我拼命努力去赚钱。那个时候,简直是我赚钱的巅峰。”
第二个故事,来自同事B。她很有存在感,气场利落干练,要强不仅写在脸上,还要从每个骨头缝里争先恐后的渗出来。记得有次我帮她看星盘,说到父母亲,她就大咧咧的说:我不记得我爸爸了,我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她很坦率,完全不避讳。
接触久了,才知道B挺多愁善感的。作为一个情感型的小伙伴,B对人的情感感知力极强。她支持我的时候,总是温柔的给一个大大的拥抱。离开那天,我准备要走了,她赶紧站起身来挽住我:等等我,我要和你一起去吃饭。原本并没有约饭的打算,可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她是一直在等我。
我们在居酒屋里落座,她坐在对面,第一次给我讲了她的成长故事。她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母亲独自抚养两个孩子。家里有个小农场,远离城市,她回忆起这些,还是觉得自己的童年很快乐,没有什么痛苦。
上大学的时候,妈妈本来想买车,最后却用那个钱供她上了大学。她觉得很亏欠,所以大学期间一直有做兼职。寒暑假去当导游,在校就去培训班当老师。
她很骄傲,说,我的普通话是我们那边说的最好的。我在培训班教书教的也不错,我的学生考出好成绩,也会按比例给我提成,我还带着他们来北京考试。那时候简直是我挣钱的巅峰。
过年的时候,她就和弟弟一起在街边卖干果,卖年货。毕业前,她又找了互联网公司去实习。大学这几年,她干这干那,攒下了不少钱。毕业的时候,她给妈妈买了一辆车,算是把当时妈妈想买的那辆车还给她了。
她说,妈妈坐在车里的时候,嚎啕大哭。
我想她妈妈一定很幸福吧。连我听着,都觉得眼眶潮湿了。一个女人独自拉扯两个孩子,小半生的辛酸,最后都以一种最温柔的形式,回馈了她。
之前,我一直觉得,B和我并没有那么熟。至少不像我和搭档,一起并肩战斗时那种可以把后背交出去的情谊。可她几次三番站在我这边说话,维护了我的立场。我一向自诩是保护者,只懂得给予,却没有看到别人对我,也有关照。
那天我坐在她对面,心底忽然充满了后悔和歉意。我怎么没有早一点好好的了解她。为什么要等她主动留我,在最后一刻,才和她完成一次深度的交流。
我只把她们当成工作身份在看待,视角过于扁平。却忘了,每个人都有很多角色,也有很多不同的侧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故事,而我,为什么没有试图去了解他们背后都发生过什么。
后来偶尔的,我还会想起这两个故事,为避免自己忘了,就把它们写了下来。
变故和转折,人人都要经历过,翻来覆去好多遭。
没钱的窘迫,也是令人难熬的体验,有时候,它会长时间的持续。
一个人,一个家庭,要想平平安安过完这一生,多么难。
可分享故事给我的同事们,都挺乐观的,就这么乐观着,日子也就过来了。这就是属于她们的生命的韧性吧。
我曾经和很多人都讨论过如何在不确定世界里生存。有一个回答,最令我动容。
那是一位小说家。
他对我说,我现在写了很多书,但写的过程中,我的痛苦并不比第一本少。唯一的区别是,写第一本的时候,我写下第一句话,不知道能不能写到结尾。但是现在,我坚定的相信,只要我写下第一句话,我就一定能写到结尾。
就像在漆黑的隧道里走路,我看不见光,也看不见方向。但我坚定的相信,路就在我脚下,光明也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