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善写月亮,却并不圆满
01
▼
对于婚姻而言,金钱重要,还是爱情重要?
其实放到现实里,答案显而易见,冷暖各担。
一说: 贫贱夫妻百事哀。
一说: 有情饮水饱。
但从古至今的作品中,只见歌颂爱情的伟大光辉,从没将金钱提上日程,金钱的作用,只是衬托爱情的化沙漠为绿洲化腐朽为神奇的道具而已。
不管是贫富差距明显导致悲剧化蝶的梁祝故事,还是事事将爱情摆到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强大位置的琼瑶小说,爱情都是主角,没金钱什么事。
男作家们更是大刀阔斧高屋建瓴的把目光和巨椽之笔聚焦在时代、命运、战争、革命、男人女人、人性、性爱等等大议题上,谁会去关注婚姻里的鸡毛蒜皮,谁会去算算金钱之于爱情婚姻的分量有几何?
只有一位英国的女作家,她生于十八世纪的一个小康之家,因受家庭影响,爱消遣文学,喜写作,一生写了六部小说,打牌串门家长里短,大大方方毫不讳言的承认:
婚姻里,金钱和爱情一样重要。
02 ▼
她在她最著名的小说里,让她生于偏僻乡野的女主角遇上多金单身汉,让他爱上个性卓绝的她,让她美丽傲娇有才华,让他有钱寡言靠谱还忠犬,让他们的感情经历种种现实曲折和挫败,穿越种种误会和距离,再互相表白诉衷肠,最后,让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大团圆。
Happy ending似乎永远也无法成为经典巨著,但是她又是例外。
故去多年后,她的作品出版大火,连英国摄政王乔治四世都是她的铁粉。作品因具有现实意义,其价值更被人称为可与莎士比亚比肩。2013年,她的头像和英国女王一起,出现在了新版10英镑纸币上,人们用此形式来向她致敬。

她就是被后人评说“人人都爱的简·奥斯汀”。那本最著名的小说,就是《傲慢与偏见》。
但如此黑马凌厉的成就,另一位大作家马克吐温却很不屑: 一家图书馆要是完全没有简·奥斯汀的书籍,就称得上是一个好图书馆。
原因无他,只因他认为她写的“啦啦渣渣”,全是琐碎的、一地鸡毛般的现实生活对话和日常平凡的小事。
这是作家间关于作品“level”高低评判标准的三观不合,可以讨论,无需说服,我们吃瓜群众围观下就好,这里真正需要划重点的是:
简·奥斯汀出生家庭不错,受过良好教育,留下的肖像一看也是相貌娟秀,用现在的标准来看,也是家世颜值才华皆优质的女性,却一生未婚,以书为伴,四十出头就因身体原因故去。
一个始终没有踏入婚姻的女性作家,在她的小说里主张“面包和爱情都要有”,也是站在局外看婚姻,“理智与情感”的完美平衡了,那么,在现实里的她,是否就是因奉行这个原则却不得而终生未嫁呢?到底是“面包”不够还是“爱情”缺席最终让她一生宁可投身文字世界,也不愿结一门她其实也向往的完美婚姻呢?
影片《成为简·奥斯汀》作为传记式电影,似乎向人们讲述了这其中的曲折。

03 ▼
《成为简·奥斯汀》很像是《傲慢与偏见》的原型。少女时的简可爱傲娇,有才华,向往爱情。在充满英伦风情的乡野,她遇见了从伦敦而来的勒弗罗伊,一个来自爱尔兰的年轻律师。
他开始不屑于她的雕虫小技,对她多有怠慢。二人的开端很像言情小说里的欢喜冤家,由互相看不惯,慢慢向互相欣赏喜欢进展。就像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开始。
只是,他们相爱,婚姻之路被小人所阻后,她和他决定私奔。私奔到一半后,她发现尚是穷小子的他,前途命运全靠大法官舅舅背后的真相是,他有一大家子的家人要养。
他与她如果选择爱情,一无所有的他,娶了同样身无分文的她后,不仅是他们在一起的将来晦暗难明,他的家人也会因为他的离去而彻底陷入窘困。
爱情已来,面包却严重缺乏。箭已在弦上,她痛苦思考一夜后,踏上了返家的马车。

那辆她欢欣鼓舞坐上,以为从此要驶向幸福彼岸的马车,又载着她,从新返回原来的家。
她透过马车的车窗看他那最后一眼,怎样深情就怎样绝望。
这一眼后,再转身相遇,已是一生。
多年后,鬓发染白皱纹已生,他们偶遇。
他的左手上一枚婚戒。
她的右手却洁白如初。
那一年在一棵树下,昏暗的光线下,他和她激动的脸和热切的眼互相辉映。
他曾说:“I’m yours.”
但是一别之后,他结婚生女。
她曾说:“如果没有真正的爱情,宁可不要这桩婚姻。”
之后,她用一生践行了这句话。
04 ▼
金钱,爱情,孰轻孰重?
她在关键的一刻,因为金钱,放弃了爱情,之后却用一生证明,若只有金钱没有爱情,她一样不要婚姻。
简小姐是真正的“肝胆皆冰雪,表里俱澄澈”。
她把本该耗费在琐屑婚姻和照顾家庭孩子的时间,全身心用在了写小说上。她个人人生之憾,却成就了文学之福。
她的世俗人生不圆满,她就让她小说中的女主角获得最心满意足、最浪漫富足的婚姻。
《傲慢与偏见》里的男主达西,这个文学形象,一半是她爱的律师(有爱没钱),一半是追求她的、除了有钱别无打动人之处的一个木讷男,他将爱情和金钱完美结合,让女主角伊丽莎白可以放心爱上放心托付。
但即使如此,在简·奥斯汀的笔下,女主角伊丽莎白面对爱情和婚姻,那选择一刻的勇气依然是值得书写的一笔。

05 ▼
在十八世纪的英国,有一个奇葩的财产继承法,让无数只生了女儿的家庭如鲠在喉。这个继承法采用复式承继,即动产和不动产用奉行不同规则。动产还算合理,分成三份,如果丈夫去世,妻子、儿女和教会各得一份。但是不动产(比如地产)就比较牙疼了,丈夫生前还好说,如果去世,采用的是长子继承制。如果家庭中没有男性继承人,怎么办呢?那不好意思,有关部门就会按照亲缘关系为这个家庭指定一名男性继承人来继承不动产。
伊丽莎白家,姊妹五个都是女孩,她的神经过敏的母亲班太太时常焦虑的晕倒,就是因为她没有儿子,她天天担心丈夫死后,自己和女儿们将会凄凉的露宿街头。
而有关部门为班家指定的继承人就是班先生的表侄柯林斯先生。
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家庭背景下,伊丽莎白依然坚定地拒绝了将来的“金主”柯林斯,依然坚定地选择站在爱情一方。
当然,伊丽莎白后来遇见了达西,一个不仅多金靠谱,且英俊忠犬的更优质的伴侣人选。但是她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就是只有面包,也是不行的。这背后的勇气让人佩服。
也许,她更有资本。但我更想将之理解为,人生理念。

那个时代的姑娘,无任何谋生本领,婚姻是“唯一的大事”,关乎生存,且一战定生死,余生几乎无任何翻盘的可能。
所以,小说中,伊丽莎白的好友,夏洛特作为伊丽莎白的对照,反映了那个时代姑娘们普遍所持的婚恋观。
夏洛特相貌平平,家境一般,乏善可陈,在已成“剩女”的情况下,她很平静理智的在柯林斯求亲伊丽莎白失败又转而求她后,立刻就答应了。
没有爱情,只有面包。但是夏洛特婚后平静而满足,甚至幸福。
这也是人生理念,知道自己拥有什么,能求到什么,就享受什么,不去纠结痛苦妄念无法求得的事物。所以,“伊丽莎白式的女孩”不应该去谴责质问或者同情“夏洛特式的女孩”。
人生难两全。面包和爱情,自古以来兼得就不易,能看透爱情和婚姻的本质,安享平淡人生的人其实心理强大,夏洛特敢选,能过,安于尘世一角,是另一种世俗中的勇敢。
而简·奥斯汀本人,她要面包爱情兼得才觉圆满,如若不能,她不妥协。
她不懂得现实吗?不是的,她只是不愿意屈从。因为屈从的人生,她不幸福。
凡事都有代价。夏洛特的代价是一生不知爱情为何物,简·奥斯汀则违背世俗,一生孤单。

在影片《成为简·奥斯汀》最后,简靠写作成名,在一次宴会上,她和他偶遇,这个她一生挚爱的男人手挽一个女人,原本以为是他的妻,心里一沉,但随即他介绍说这是我的女儿,而且他无意中喊了女儿的名字:“Jane”(简)!
这个后来靠自己努力成为爱尔兰首席大法官的男人,此刻无语凝视,只喊出一个名字便讲述了他的后半生。
后半生,简成了这个男人心头的白月光。
如果是这样的结局,也是really浪漫了,也是不枉此生了,也是遗憾残缺悲剧里的大幸了,也算是一个值得书写的光明结局了。
但真正的现实,会如电影所讲述的吗?
06 ▼
那个更接近现实的版本里说:简情窦初开时,曾与一名年轻律师恋爱。然而谈婚论嫁时问题出现了。由于双方家庭经济条件其实都有限,所以双方家庭对于婚姻的投资回报率都有更高的期待,女方家希望男方家有一定经济实力,人口众多的男方家也希望与富贵之家联姻。所以最终未能谈拢,二人分开,从此再无相见。
这种情况,在如今不也比比皆是?
简很伤心,后来终生未嫁。而年轻的律师后来如家人所愿娶了个大家闺秀,还成为爱尔兰最高法院首席法官。晚年时,他向侄子坦言,曾与一位作家有过一段“少年之爱”。
这个版本有太多的商榷和想象空间。
可以讲述成影片《成为简·奥斯汀》里的浪漫,也可以讲述成,简伤心了一时,之后漫长岁月,又有不同追求者出现,但均因各种原因,简无法说服自己屈就,就在这样的蹉跎中,一生慢慢滑过。而那位律师,他将这段短暂的浪漫史称之为“少年之爱”,便已能说明他的态度并未像影片里描述的那样对简终生难忘。
所谓的刻骨铭心,也许在很多现实里,被岁月淹没成平淡无奇。一切只是作家的想象和后人的一厢情愿而已。
但不管是“浪漫版本”还是“平淡版本”,在这些故事的背后,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简·奥斯汀坚持着自己对于婚姻的理念,拥有一颗“倔强的心”,即使一生孤单,她也不改初衷。她一方面在现实里与世俗背道而驰,孤身至老,一方面将一切对爱情的渴望和多余的精力时间都投身在写作上。
她让她书中的女子得偿所愿,她自己则在现实里因不妥协于理想而颠沛流离。
事实上,一些“简·奥斯汀”的研究者也说,简·奥斯汀虽受过良好教育,但一生清贫,对拥有理想伴侣抱有执念。即使在那个女性不能从事任何职业自谋生路、“危险的婚姻也被视为比独身好”的时代,她也坚持着自己理想的婚恋观。
这样的女性,即使放到如今,虽然已不鲜见,也依然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强大的心理。她的手写的是她的心,令人感佩唏嘘。

07 ▼
年少时读《傲慢与偏见》,只觉理智琐碎的文字间讲述了一个女孩幸运的爱情和婚姻故事,醉心于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虽误会丛生但最终圆满的浪漫,如今看去,满纸碎语闲言,似在戏谑生活,背后却是一双冷眼一颗热心,因现实艰辛残缺而理智,因现实和理想相差太大而冷静,因渴望不得而结局团圆。
“她善写月亮,却并不圆满。”
“人人都爱简·奥斯汀”,年少不懂,以为浪漫,如今读来,满纸心酸。
敬她这短暂一生的勇气、选择和坚持。
PS:首发公众号 锦时志(jinshizhi2017),喜欢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