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沔阳游记
上午小荣开车送我去峰口,顺路寻幽访胜。先从蔡甸索河下高速,观镇容一般般,吃碗粉,买了两条灯芯绒裤子,便去找嵩阳森林公园。
到公园门前,见一派破败景象,里面的嵩阳山庄也是只剩两个保安看门了。与临近的九真山和天屿湖相比,此公园颓败如此,令人惋惜。不过我倒喜欢这种荒废的景点,位置偏,游人稀少,就我们两个踏着满地落叶在荒山坡上体味秋天,还真是蛮有味道。
沿高速到仙桃,下来后先到张沟镇吃午饭,一碗财鱼面,一碗牛骨头面。吃完后到对面一商场逛逛,小荣买了一棉衣一皮包。继续前行,过郭河镇,到沔城回族镇。此处是原沔阳县治所在,后来不知何故政府迁到现在的地方,此地却变成了回民聚居地。
我们先寻到沔阳古城所在,仅存东门城墙,上面写的是“复州城”,据说有1400年历史。城门一侧是长满了荷叶的占地颇广的古莲花池,现已修葺,颇可观。
看毕,又去附近不远的玄妙观。此道观在原沔阳古城南门外,规模不大,有特色的是它同时也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的故居。在道观一侧有一间小小的陈友谅纪念馆,里面有其生平事迹简介。粗读之,感觉有点像李自成或项羽,四十岁称帝,越三岁而亡。正史上为太高朱洪武,往往忽视或贬低陈友谅,日后有时间可细考之。另外,介绍中说是陈夫人张凤道发明的沔阳三蒸,这个我倒是头回听说。
观毕,又去附近的文圣公园,也即是原沔阳古城的文庙。公园很小,似乎正在施工改造,唯一大一点的崇圣殿内,充满喜感的孔子,观音,文昌帝君塑像并肩而做,有些滑稽。不过泮池,下马石柱还是让我能感受到这里以往确是崇文重教的殿堂,而公园门口挂着的“沔城诗联编辑部”的牌子让我又感受到了一点文脉的传承。
游毕,驱车向峰口,至东荆河白庙大桥桥头,再次停车暂驻。沿堤边小路下到河边观水,水清不足为奇,奇在水岸边蓼花无数,茎红花白,远望之如大片粉红色的云团漂浮于河边萋萋芳草之上,真是美得让人心醉。普通人赏花,多赏那些名贵的樱花,梅花,菊花之类,谁又会想到如此平凡的水蓼花群集起来,也能美得如此动人心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