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最晦涩难懂的书籍
查看话题 >读《纯批》
今天从十点到四点,读了六个小时的《纯批》,终于感觉到能读的进去了。
在我从图书馆走出的时候,看到落叶遍地,夕阳如火,又是一年之秋,一种时间流逝之感,不仅是今天,更是这么多年,一瞬间,有了一种超现实之感。
仿佛眼前的一切都不过是现象,过去的一切都不过是过去的现象,唯有此刻才是永恒。唯有逝去才是永恒。
从大一的时候,就开始读这本书,却每次都被拒之门外。过了这么多年,终于觉得自己进了门。
我曾告诉自己,如果连《纯批》都啃不下来,这辈子也不用做哲学了,做点其他的挺好。从刚开始根本看不进去,完全读不进去,到硬逼着自己读,读完一遍,完全不知道讲了什么,再到今天,能够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并且能够读的进去了,这条路,我走了四年,而终于走到了今天。

当然了,这本书是要读一辈子的。
我只是觉得自己能读下去了,还肯定完全根本一点都不懂呢,但,这对我而言,已经是一个质变与飞跃。
……
……
……
时光飞逝,距离写这篇小东西已经过去了整整两个月了。
回首过去的两个月,我基本上在没有课的时候都是在读《纯批》的。也终于算是读了一遍了,也终于敢说,我已经受过康德的“教养”了,不能不承认的一个客观事实就是现在的理解一定是“错”的,但是我也敢于对那些没有读过此书的人嗤之以鼻,对于那些自认为理解了康德的人而指出他没有文本根据或对文本的不同理解了。我想,对于我而言,一八年下半年最大的收获就是把康德的前两大批判都读过了。
当然了,这整个过程是孤独而又寂寞的。

每当我早上坐在了凳子上,耳边播放着贝多芬、莫扎特、肖邦、巴赫……眼前飞过的是康德的一句句的“长句”,然后一坐就是一整天。每天晚上等我出门的时候,天都已经彻底黑了,每当那一刻的时候,心头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苦涩。就是自己这是在干什么呢?为什么会把这样宝贵的青春年华浪费在苦读之中,为什么要这样把自己封闭起来,过一种“古典”的生活呢?我想,我是不那么坚定的,毕竟现实五彩斑斓的诱惑实在太多了。
但其实我又是坚定的,我相信自己的选择,我也坚守自己的选择,我也必将会在明年一整年的时间继续过这样一种孤独读书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就是我的选择。
以往的哲学全都流入了康德,读罢,我觉得对整个西方康德之前的哲学脉络甚至都有了一种全新的眼光,他对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笛卡尔、托马斯阿奎那、安瑟尔谟……都有继承与批判,当然了,他是完成了对于他们的彻底的超越。
康德伟大的这种思想,真是让我动容,感到一种理论的彻底性带来的美的享受。
我始终记得达芬奇说过的这样一句话,即“批评一件你不了解的事物,比赞美它更可恶。”现实生活中也遇到过很多的人,动不动就说康德哲学这那的,就说现在的哲学发展这那的,就弄出一些后现代的名词,以前我是会被其“博学”与“宏大视野”所折服的。但是经过了三个月康德哲学的“教养”之后我不会了。因为细问他们,也不过就是读过几本哲学史罢了,然后就来吹牛逼,也只是为了别人向其投来钦佩的目光罢了,而绝不会有任何真的对一个理论问题的见解。
当然,以上只是一些题外话。
还是那句话,我现在只能说,我确实读过《纯批》了,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我也不能否认,这从我的那本纯批上我留下的痕迹也是一个证明的。

但是,我能感到这部书实在太深了,如果真的进去,恐怕这辈子也可以不用出来了。
但是我也必须出来……这是暂时的,或者说是现实的,毕竟要期末考试了😂
但,逝去的二零一八年,这枯燥的下半年,大多数时间都已《纯批》为伴,我想,自己若干年后回想起来,都会为之感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