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办!放手让孩子玩手机,结果他停不下来!你真的“放“对”手”了吗?
作者 | 路小娟,ICF国际认证教练PCC,coach8导师

这两天,接连做了好几个亲子教练会谈,似乎都是关于那个放手的“度”,甚至有一位家长来跟我“控诉”,说我告诉他们的“放手”不管用,孩子玩手机的问题更严重了。
我就问,您是怎么放手的?
“我同意他玩啊,在给他手机之前我们先谈谈,约定好玩多久,要说话算话。
可是孩子根本就停不下来,手机一到手上就完全没有时间观念了。
没辙只能关网以及没收手机,然后跟孩子的关系就更加紧张了。
有一次爸爸很生气,抢过手机直接砸了,孩子都跟他打起来了……”
我一边听一边后悔:叫你不要随便给出建议,你要知道,10个家长里就会有10个对于“放手”的不同定义。

当下我就自我反省:我说了什么让家长们以为“放手”是允许他玩,但是要制定规则,而这个规则又无形中成了对孩子行为的限制。
OMG!
然后我就跟她讲了一个“放手”的故事:
我儿子曾经对手机也是无比痴迷,痴迷到他的世界只有手机。
每天放学回来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可以玩你手机吗?
他出去玩也是抱着手机,我们做的约定也不管用,而收手机那孩子只能无奈了......
无数次因为玩手机亲子关系糟到爆,就感觉在玩手机这件事情上孩子从来没有被满足过,他就心心念念的惦记。惦记到甚至希望拥有自己的手机,惦记到不管谁的手机都想据为己有,因为可以玩游戏啊。
有一天我读到一本叫《心流》的书,里面对于“心流模式”的诠释让我豁然开朗,我就开始反思为什么孩子这么沉迷游戏,它的设计就是能让孩子进入心流模式:
1.有明确的目标;
2.及时的结果回馈;
3.有控制感;
4.全神贯注;
5.有一定的挑战性。
所以孩子会在一关又一关的通关游戏里获得心流体验,从而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好,重新回到故事。
有一天,孩子把象棋老师的手机拿回来了。他太想要个手机了,因为惦记游戏啊!这事儿说大了是偷,叫做家教不严;但其实说小了,孩子只是想要个手机玩游戏。
和孩子把手机送回老师家后我就开始思考,如果孩子每天花大量的能量用来琢磨如何获得手机,如何玩得更长一点,那他就真的一直处于“匮乏”的状态,总是还有下一关要去挑战。
读过李雪的《当我遇见一个人》里面提到:
当孩子的某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的能量就会一直卡在这里,也许很多年后,他还会寻求机会来满足这部分没有被满足的需求。
而书里也提到,当你放手之后,短期内情况可能更糟糕,但多一些时间和耐心,让孩子去慢慢调节和掌控他的世界。
于是我就做了个大胆的决定:给他手机!注意,是给,而不是借,而且不收回来的,也就是说这个手机归他了,他拥有完全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而且跟爸爸也做了沟通,达成一致。
当我把手机给他,并且告诉他这个“给”的意义,他不敢相信,觉得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但还是高兴的去玩了。
一边玩一边偷偷的瞄我是不是在关注他。
这下我是真的“放手”了,我知道他一定会玩得没日没夜甚至不吃不喝,但我不管,不说也不提醒更不责备。
果然,轰轰烈烈的玩了两三天后,开始从游戏世界走出来了,开始看抖音,开始玩乐高了。
再过几天,抖音也不看了,放学就玩乐高。
我说咦,不玩手机了?他说,其实也没什么意思,我都会了。
再过一段时间,手机放哪都不知道了。也就是,手机这事儿就过去了。他的这股能量也通了,他开始去寻找能让他体验心流模式的其他东西了。
再后来,更多的事情我都可以放手了,他玩够了能量也就通了。
很多家长还没试,就跟我说孩子玩不够,那是因为总是被限制,他们就觉得玩不够。
就像现在的孩子总被限制吃糖,他们就感觉吃不够,各种各样的糖都想吃。我们小时候没人限制吃糖,反而没觉得这个是需要用力争取的东西,吃够了就不吃了。

就这样,我才真正体验到,“放手”到底意味着什么。
放手不是嘴上说放但眼睛一直盯着、心里一直揪着,放手也不意味着有一堆附加条件,放手就是放手,纯粹的,全然的。
只要有一丝不全然,孩子都能感觉到,这是“包装”过的控制,他依然要花力气跟你对抗花力气跟你争取他的娱乐时间。
断网收手机都不管用,最后他也要玩手机,不如在他开口之前,就直接给他。这样他就省了很多力气跟你对抗,你也不用在他玩手机这件事上一直耗能量。
孩子不像大人贪得无厌,他们其实很容易就满足。如果觉得孩子玩不够,看看我们是不是“放手”干净了。
我们再来说说青春期的孩子。
都说青春期叛逆,做亲子教育后,我基本不用这个词。
所谓的叛逆,那是大人们说的。
只要不听话就是叛逆,您怎么不去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呢?孩子想听的是什么话呢?
青春期的孩子,有一种叛逆叫:
凡是你不让的,我都要做;凡是你反对的,我都赞成;凡是你觉得不对的,我觉得都对。
所以,与其告诉他你的是非对错,不如听听他的是非对错,他自己有一杆秤,他会权衡。
这个阶段的孩子,聆听而不评判,分享而不强加。
他获得信息渠道已经不止来自你,他们会在这些是非对错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青春期的娃更需要您放得干净纯粹,他需要帮助您再上。
就算短期有些不太好的自然后果,对他来说不也是一种成长吗?
如果您看了本文,觉得有道理,想要尝试放手,那请您谨慎!
因为,您有可能不敢真的100%放,您可能一开始放但好几天过去看孩子还不收手您就爆了,您可能还要面临因为放手招致的家人和老师的压力……
总之,您确定您能承担这些可能的结果,您再尝试。
温馨提示:
本方不保证效果。
放手有风险,诸君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