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交乐·客厅 | 还有,热情的快板——绘画的色彩与音乐的旋律(视频)

https://v.qq.com/iframe/preview.html?vid=m0765csx6ec&auto=0
苏州交响乐团
乐·客厅
主题:“印象·联觉:音影涟涟德彪西
时间:2018年10月13日 14:00-15:00
地点:苏州市金鸡湖音乐厅
主持:施吟云 博士(苏交教育与发展主管)
对谈嘉宾:孟昌明(美籍著名书画艺术家)
活动性质:公益免费

“作为贝多芬的同乡,卡拉扬对贝多芬的音乐有着血缘上的亲近,然而,即便是演奏柴可夫斯基、即便是演奏舒曼或是马勒,卡拉扬一样像个严肃的将军,按照自己的原则和尺度调动千军万马。
…………
乐曲展开,呈现──卡拉扬就那么站着,睡着了一般站着,没有那些琐碎的动作,心里深彻的安静直达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乐队的每一个杂音也绝对逃不出满头银发之下那对沉默的耳朵。
用心灵去做不折不扣的呈现。
──乐器表达乐曲,绝不是乐曲表现乐器──一个乐队,指挥家是当然的主宰。
抽象的建筑!悠扬的堡垒──卡拉扬用管弦做着恢宏的、看不见的建筑,做着那勾建在心中的神圣风景。
…………”

“捷克人对德沃夏克《新世界》的诠释让我心服──就那么几首民间小调,他可以把握得服帖,捷克民族的土语呼喊着人类大一统的期盼:新大陆是理想开始展现的阳光,新大陆是土地宽宏无私的胸膛和生命安详的摇篮,是爱是希望是新生儿蓬勃的吶喊是母亲油灯下哼着的民谣是祖祖辈辈世袭传唱着的夜曲──那么多著名的交响乐团中,我却只喜欢听德沃夏克故乡的、那个不是太有名的捷克国家交响乐团 ,而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也非俄罗斯交响乐团莫属,德国人太直,太硬──他们属于瓦格纳和贝多芬;法国人太飘,太柔,太容易激动,太容易激动得不能自持──德彪西那些蓝天白云般的畅想和法国优雅却多少带着软性的腔调最为合拍,同样,俄罗斯民族那包含着冷色、大块 、宽广、热情、浪漫诸种因素交杂着的民族心理的外在呈现,才是自己音乐文化的最好基点──他们和柴可夫斯基在同一块蓝天下呼吸。

──音乐中不仅仅是黑白,它的色彩甚至超过绘画。它会哭,会笑,会跳舞,会含情脉脉,会调皮捣蛋。
那个拉了一辈子琴的、满头华发的老孩子史坦因,他说。
感谢肖邦。
感谢肖邦!
那些伟大的波兰舞曲,传达着悲愤和着苍凉的悠扬,呈现冷静而卓越的风华——旋律是剑,旋律是花。琴声在心灵最深彻的腹地敲响那生命如歌的行板。
──还有,热情的快板。
………”
(摘自孟昌明散文精选集《我看着你的美丽与忧愁》之《于是,他说——关于美学的断想》文章入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中国散文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