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灯塔去》TO THE LIGHT HOUSE
大一的时候就看过这本书,中文版的,哪个译者忘记了。当时觉得很拗口,感觉作者写的东西都很乱,串不起来,。为什么会选择看这本书呢?大概是因为被语文老师说过我写的东西让她想起这位女作家。前段时间在图书馆无意中看到这本书的英文版,可能是因为熟悉,我又拿起了它。每天留出大概半小时到一小时阅读,虽然现在还没读完,感受已经很多。
开篇就让我想起,以前读中文版只记得作者一直在写灯塔,但是不知道她是怎么写的,为什么想去?于是决定再读一遍。开始沉浸其中时,才发现作者行文布局的心思,单词、句子的押韵,事情之间似有似无的联系,对人物(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心理细腻的描写,真是让我觉得钦佩。读英文版的反而更好懂,觉得自己就站在作者身旁听她讲故事,以前读中文版的时候总觉得中间隔了层什么东西(可能是译者个人的理解吧)。
书中女主人公Mrs.Ramsay常常思考,她真的太悲观了。从她身上,我能看到一个小女孩、恋爱中的女生、刚成家的女人、以及备受生活折磨的中年妇女的影子,她同时拥有这么多特质,也难怪Mr.Ramsay认为自己的妻子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也难怪那位年轻人也会被她吸引。可是在这背后呢?是Mrs.Rmasay对自己外在形象的维护,尽管内心水深火热,却从来不想让人察觉半分,甚至她的丈夫。她为别人的生活感到开心、悲伤,但对自己的生活却更多的是悲伤。她还在想些什么,灯塔到底对她、对作者意味着什么?我越来越好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