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角色和是非观:冯仑《野蛮生长》笔记
这是一本不错的书,读起来就象在听一位长者讲故事一样,颇长见识。
这次择其印象最深的三点分别为“面子”、“角色”和“是非观”,记录如下:
一。面子:
1。面子其实就是平时人们说的“人情”,也就是职场上所说的“EBA”,只是更好理解和符合大家的习惯而已。冯仑说“面子是理解中国人的一系列复杂问题的关键所在”,我觉得在某些地方,特别是相对传统的地方,确实还是非常对的--这也是我平时生活中相对比较薄弱的。
2。给面子一般情况下就是给人以“积极的评价”,其中的几个关键点:
1)一定要公开的:即需要有“第三者”(见证人)在场;
2)见证人的分量越重,面子就越大;
3)见证人越多,面子也越大;
4)见证人的关系越亲密,面子也越大。
3。行动计划:作为习惯的一种来培养,每天至少做一件给人面子的事。
二。角色:
1。角色是从“做戏”中衍生出来的,意思就是在不同情况下演好自己相应的角色。这是一种将关系结构化的方式,将自己的行为模式根据不同场合分解成各种角色,以利于自己系统性的、逐个学习和进步。
2。冯仑对上面这个讲的并不透彻,而是主要讲了“家人关系”、“熟人关系”和“生人关系”这3种主要的大关系。冯仑对此的解释是:
1)家人关系和熟人关系是超越制度、超越规则的,讲究的是面子;--熟人越多的地方,越没法遵守制度,结果只能由习惯和传统文化来支配。
2)生人关系中人情最少,面子最少,讲究的是规则;--所以,在公司这种场合,强调的是生人文化。
3。行动计划:以后逐渐训练自己在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反应,比如作为上司、作为下属、作为老爸、作为老公、作为女婿、作为朋友、作为合伙人等等。并在日常的习惯中加以培养和强化。
三。是非观:
1。冯仑认为:历史没有真相,也没有是非,有的只有成败--我深以为然。所以,我们要加强历史的时空感,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弱化普通意义上的“是非“。
2。冯仑还认为,人的烦恼很多是来自于是非观:因为当一个人有是非以后,就开始不安,不安以后就要寻求外界和自己的一个平衡,而这个过程是很痛苦。
3。我自己的情况:我平时生活中有很多愤怒,其实就是因为所谓的“是非”观太强了,太有点道德文章了,所以也少了对事物的欣赏,心态不是很好。
4。行动计划:将“不再用是非标准来评判事物”作为一个习惯来培养,每天跟踪。
这次择其印象最深的三点分别为“面子”、“角色”和“是非观”,记录如下:
一。面子:
1。面子其实就是平时人们说的“人情”,也就是职场上所说的“EBA”,只是更好理解和符合大家的习惯而已。冯仑说“面子是理解中国人的一系列复杂问题的关键所在”,我觉得在某些地方,特别是相对传统的地方,确实还是非常对的--这也是我平时生活中相对比较薄弱的。
2。给面子一般情况下就是给人以“积极的评价”,其中的几个关键点:
1)一定要公开的:即需要有“第三者”(见证人)在场;
2)见证人的分量越重,面子就越大;
3)见证人越多,面子也越大;
4)见证人的关系越亲密,面子也越大。
3。行动计划:作为习惯的一种来培养,每天至少做一件给人面子的事。
二。角色:
1。角色是从“做戏”中衍生出来的,意思就是在不同情况下演好自己相应的角色。这是一种将关系结构化的方式,将自己的行为模式根据不同场合分解成各种角色,以利于自己系统性的、逐个学习和进步。
2。冯仑对上面这个讲的并不透彻,而是主要讲了“家人关系”、“熟人关系”和“生人关系”这3种主要的大关系。冯仑对此的解释是:
1)家人关系和熟人关系是超越制度、超越规则的,讲究的是面子;--熟人越多的地方,越没法遵守制度,结果只能由习惯和传统文化来支配。
2)生人关系中人情最少,面子最少,讲究的是规则;--所以,在公司这种场合,强调的是生人文化。
3。行动计划:以后逐渐训练自己在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反应,比如作为上司、作为下属、作为老爸、作为老公、作为女婿、作为朋友、作为合伙人等等。并在日常的习惯中加以培养和强化。
三。是非观:
1。冯仑认为:历史没有真相,也没有是非,有的只有成败--我深以为然。所以,我们要加强历史的时空感,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弱化普通意义上的“是非“。
2。冯仑还认为,人的烦恼很多是来自于是非观:因为当一个人有是非以后,就开始不安,不安以后就要寻求外界和自己的一个平衡,而这个过程是很痛苦。
3。我自己的情况:我平时生活中有很多愤怒,其实就是因为所谓的“是非”观太强了,太有点道德文章了,所以也少了对事物的欣赏,心态不是很好。
4。行动计划:将“不再用是非标准来评判事物”作为一个习惯来培养,每天跟踪。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