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的苏格兰女王——茨威格《玛丽.斯图亚特传》
“在我的传记文学中,我不写在现实生活中取得成功的人物,而只写那些保持着崇高道德精神的人物。”
“世界历史历来不是公平和平等地书写而成的。它几乎只是记述了世间权倾天下王者的苦难,有头有脸人的沉浮,冷漠无视无名无权小人物的存在。”
——茨威格《玛丽.斯图亚特传》
作为一个女人,玛丽.斯图亚特是一个真诚、勇敢、仁义的人,她的一生充满浪漫的悲剧色彩。她憧憬爱情,但是爱情屡屡破灭,甚至遇人不淑,她在每一段爱情的抉择面前都冲动果敢,敢爱敢恨。但是,她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女王,在爱情与责任面前,她往往只看到了自我的幸福,而忽略了对民族的责任。她至死不屈的灵魂和精神是对封建君主制的维护和天主教信仰的坚守。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她更加真性情、真挚,也更高尚。
与之相比,伊丽莎白就更加冷酷、阴暗、无耻,但她却是一个称职的女王,带领大英帝国走向历史上最强盛和繁华的时代。在处死玛丽.斯图亚特这个事件中,充分体现了伊丽莎白作为一个狠毒和有嫉妒心的女人的狭隘,她容不下另一个女王与自己平起平坐,甚至比自己出身高贵。但是,她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这开先河之举,将封建君主专制的历史推到了灭绝的边缘,欧洲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没有玛丽.斯图亚特的人头落地,也不会有后来英国的查理一世、法国路易十六和玛丽.安托内特王后被送上断头台。
这乍看上去仿佛是两个女人的争斗,但历史的车轮载着她们各自的命运滚滚向前,她们都有自己必然的宿命,就如同玛丽.斯图亚特总是交厄运,而伊丽莎白却总是交好运一样。历史不会以人性的真善美来评价甚至决定人物的命运,而是以它必然的走向来决定人物的沉浮。无论玛丽.斯图亚特如何抗争,行将没落的君主专制连同她自己的生命都不会因为她人性的光辉而停下走向断头台的脚步。而伊丽莎白却因为与玛丽的个人恩怨无意识地成为了历史车轮前进的助推者,她第一个将一位涂了圣油具有绝对王权的君主送上断头台,当铡刀落下的那一刻,她也无意中敲响了欧洲封建王朝的丧钟,尽管这并非她的本意,她在做出决定时并没有考虑事件的历史意味,而是出于私心。
这注定了玛丽.斯图亚特成为一出悲剧,而伊丽莎白成为历史的胜利者(如果她死后还能知道正是她处死玛丽的决定葬送了她毕生维护的王朝的话,她可能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胜利者)。
人性、道德、爱情、责任、政治、宗教、历史、哲学,所有与人有关的重要命题在这部传记中得以栩栩如生的展现,而茨威格以他宏达的历史视野和深厚的人性关怀,让人掩卷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