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特展于上海隆重登场
什么样的艺术品值得收藏?什么样的艺术品有投资前景?交大艺术品鉴赏培训课程助您解决这些困惑,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主题为《“拿破仑特展”于上海隆重登场!》的内容。

自古帝王故事多,拿破仑也不例外。他的英勇与征服(发动“雾月政变”后,其政权扶摇直上,对内建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外持续扩张,五破“反法联盟” ),他的大刀阔斧(颁布《拿破仑法典》,建立当时最完善的法制体系;创办法兰西银行,统一货币),他的悲情结局(1812年兵败莫斯科,1813年莱比锡失利,1815年滑铁卢惨败),都被世代流传。可以说,即便在中国,拿破仑亦家喻户晓,但囊括185件关于拿破仑作品和物件的艺术展,不是所有人都看过。






10月26日,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开启的这场“拿破仑特展”,便系统地整理了关于拿破仑的方方面面。展厅分为五个展区,依次为“一代枭雄”、“荣耀传奇”、“浪漫现实”、“历史回眸”和“家族荣光”,由此梳理了拿破仑从平凡走向加冕的一生。作品内容上,不仅展示了雅克-路易·大卫、安托万-让·格罗斯、弗朗索瓦·杰拉德等艺术大师为拿破仑创造的绘画和雕塑,也呈现了拿破仑的手稿、贴身服饰、珠宝、军旅用品及家具等;此外,珍贵的《拿破仑法典》,以及拿破仑两人妻子——约瑟芬和玛丽,以及拿破仑家族的生前物件都得以呈现。上述作品均由法国沙朗颂收藏借展展示。据悉,皮埃尔-珍·沙朗颂从十七岁时开始收藏拿破仑的相关物件,至今已有1500件相关藏品。
“我一直想在中国举办拿破仑大展,因为他的事迹、他的历史、他的一生影响力,是无关国籍的。我很期待中国观众对这场展览的反馈。”沙朗颂说。在众多展品中,我们精选了最核心的亮点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大量精彩展品集中在1804年至1814年——是啊,这可能是它与其他展览最大的差别:作品的艺术性虽然重要,但历史的记录性也尤为重要——它记录了拿破仑登顶的十年——往后,政权交替,人走茶凉,又有谁重提威名?
下面,我们一同穿越到拿破仑的时代。
那些“拿破仑像”
雅克-路易·大卫
雅克-路易·大卫生于 1748 年,卒于1825年。法国画家,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1780年代,他绘成的一系列历史画,标志着由洛可可风格向古典主义的转变。

《拿破仑·波拿巴从大圣伯纳山口穿越阿尔卑斯山》
让-巴普蒂斯特·莫扎伊斯(1784-1844)与雅克-路易·大卫(1748-1825)
1807年
50.8 x 45.72 cm
布面油画
此件《拿破仑·波拿巴从大圣伯纳山口穿越阿尔卑斯山》描绘了拿破仑在战役中以及掌权时的气宇轩昂。在画面底部出现“汉尼拔”和“查理曼”的名字——和他们的英勇气概相同,拿破仑为了震慑敌人,勇敢地指挥军队并翻越了阿尔卑斯山。这一战略最终使拿破仑赢得了马伦戈战役的胜利。一个小故事——实际上,拿破仑是骑着骡子穿过了阿尔卑斯山的。这幅画的署名是莫扎伊斯和大卫,为让-巴普蒂斯特·莫扎伊斯在大卫的工作室工作。

(左)《身着神圣礼服的拿破仑一世半身像》
1804年
107 x 89.5 cm
布面油画
(右)《拿破仑·波拿巴肖像》
1789年
71 x 65.5 cm
布面油画
拿破仑在加冕前 3 个月,即 1804 年 9 月,向大卫订购了《身着神圣礼服的拿破仑一世半身像》。不过,画像完成后,拿破仑拒绝收货。于是,大卫将画像出售给卡多尔公爵,后者在 1804 年到 1807 年时任内务部部长,并在 1807 年到 1814 年间担任了外交部部长。
《拿破仑·波拿巴肖像》是一副未完成品,大卫很快画出拿破仑的脸部后,就将作品裁剪下来了。画像在画家的画室里保存了若干年后,大卫将它提供给了维旺·德农——拿破仑一世博物馆(现为卢浮宫博物馆)馆长。维旺·德农去世后,德·巴萨诺购买了画像,并在其家族收藏中保存了一个多世纪,直到20 世纪 30 年代,被查尔斯·德·贝斯提吉收购。查尔斯去世后,卢浮宫于 70 年代收藏了此画。因为先前一直被大卫和维旺·德农收藏,这幅肖像的许多复制品都是在 19 世纪 30 年代制作的。

《教皇庇护七世肖像》
雅克-路易·大卫 (1748-1825)
1806年
85 x 71 cm / 111 x 95 x 6 cm
布面油画
这是一幅着名的教皇庇护七世肖像的复制品,由拿破仑·波拿巴于 1805 年委托雅克-路易·大卫创作,真迹保存在卢浮宫。
安托万-让·格罗斯
安托万-让·格罗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格罗斯出生于巴黎,他的父亲是一位微型画画家,从他 6 岁起就教他绘画。1785 年,他进了大卫的画室,不倦地努力学习的同时,还在马萨琳学院听课。1792 年,经美术学院的推荐,他获得为国民大会的成员画画像的差使。

《第一执政官拿破仑·波拿巴》
安托万-让·格罗斯 (1771-1835)
弗朗索瓦·杰拉德
弗朗索瓦·杰拉德是一位出生在罗马的法国画家。1789 年,他参加了罗马大奖赛。 1790年,他再次展示自己,但父亲的离世,使他陪他的母亲回到罗马。1791 年,他返回到巴黎。1794 年,他在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其主题是“八月十日”,即杜伊勒里宫的风暴。1795 年他为一位慷慨的朋友绘制了肖像(今日保存在卢浮宫),获得无可争议的成功。

《拿破仑一世身着加冕服装的肖像》
弗朗索瓦·杰拉德 (1770-1837)

《拿破仑在枫丹白露》
保罗·德拉罗什 (1797-1856)
1848年
110 x 95 cm
布面油画
这幅拿破仑的沉思画像,是德拉罗什此作品的几个不同的版本之一,它在拿破仑在世时所作的画作中,与雅克-路易·大卫和让·奥古斯托·多米尼克·安格尔的作品有相同重要的地位。这幅画描绘的是拿破仑1814年3 月 31 日在枫丹白露的情形。这天,也是巴黎向同盟国投降的日子。在这之前,拿破仑签署了协议,结束了对法国的统治,并被流放到厄尔巴岛。
【结语】正因历史无法重演,我们亦没机会穿越,才让这些记录生平和时代的物件弥足珍贵。它们是拿破仑在世留名的见证,也是一个时代的痕迹。
为大家介绍了《“拿破仑特展”于上海隆重登场!》!想获取更多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艺术品鉴赏培训、及相关各大拍卖行资讯等内容,请添加微信公众号或拨打电话咨询,加入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