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世界的角落之尾道&拉面
日本的电影电视剧有一个普遍特点,那就是基本上都是以真实的地点为背景的,采用真实的地名和故事环境。这跟中国很不一样,在中国的影视作品中,除了北京上海深圳之类这样的大城市,我几乎看不到什么有明确指代的城市或村镇,要么虚化掉,要么编一个类似滨海、滨江这样的毫无个性的地名。所以如果你看的足够多,大概可以在心目中勾勒出一个日影日剧地图的,于是日本遍地都是有故事的地方,你到了一个地方,都可能会把这里跟记忆中的一个电影或电视剧甚至动漫作品联系起来,从而让你感到亲切,你甚至可能会因为某部电影而专程去到某个地方,这是人们所说的圣地巡礼。日本这种圣地很多,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镰仓江之电的镰仓高校前站,这里因为《灌篮高手》而每天会吸引大量的朝圣者前来膜拜。 尾道就是我心目中的一个圣地,因为小津安二郎和山田洋次。




尾道是广岛县东南部的一个城市,是濑户内海上一个重要的海陆交通枢纽,曾经比广岛还要繁荣,造船业也很发达。在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东京物语》中,那对到东京探望儿子的老夫妻,就是来自尾道,最后看到了子女的无奈和世事的喧嚣之后,他们又回到了这里,只有这片与世无争的土地才可以安放他们寻求宁静安详的心灵。 这次到日本,在广岛县境内共停留了三天的时间,其中的半天是留给了尾道的。从广岛乘新干线到三原,再从三原换乘山阳本线就可以到尾道,用时一个小时左右。我是这三天都住在三原,所以过去更方便,大概15分钟就到了。



因为时间很短,所以只选择了尾道最有名的景点千光寺山。尾道市区很小,基本不用乘公交车,从尾道站出来,走个十几分钟就可以到千光寺山的缆车站。坐缆车上山,可以俯瞰尾道的全景,这时你会发现尾道的街景有一个特点就是,这里的寺庙星罗棋布,寺庙那种耸起的屋顶随处可见,城里见不到高楼,尾道人小心翼翼地保存着这座城市最原始的格局和风貌。




顾名思义,千光寺山上最重要的建筑是千光寺。随着去日本的次数增多,也越来越痴迷日本寺庙神社的建筑,觉得他们在以中国唐朝建筑风格为基础,不断融汇本民族的文化元素和自然环境加以发展创新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天分,这一点在京都、奈良的所有著名寺社中都可以得到印证。千光寺是依山而建的寺庙,依然是日本传统的朱红配色,非常漂亮,而且视野极好,寺庙回廊成了一个很好的展望台,廊檐和风铃也融入了风景。


登上千光寺山顶的展望台,可以看到尾道周围遍布的小岛。在山田洋次的电影《故乡》中,故事的主角民子夫妇就生活在尾道周边的一个名叫仓桥的小岛上,靠开船运送填海的石头为生,对于地少人多的岛国来说,这是拓展生存空间重要手段,日本几个著名的机场都是填海造地的产物,如东京的羽田机场、大阪的关西机场、名古屋的中部国际机场。随着1970年代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民子夫妇的陈旧作业方式面临淘汰,丈夫不得不离开故乡,到尾道的造船厂成为一名产业工人。这是一部平淡得如同纪录片一样的电影,但情感浓厚得如醇酒一般,山田洋次的乡愁电影,如《家族》、《故乡》等,所表达的不是对故乡的眷恋,而是对那种原生生活方式的无法割舍,在日本旅行,也都随处可见他们如收藏癖一样在保留传统生活状态和痕迹方面的努力,这一点确实比中国要做得好得多。有趣的是,在1953年的《东京物语》中的尾道是给老夫妻带来心灵宁静安详的乡下小镇,而在1972年的《故乡》中,尾道则已经变成了改变岛民生活方式的工业港口城市,这也是日本昭和年间社会变迁的写照。但无论怎样,尾道街区的平静从容没有改变,遍地的寺庙、文学馆保留着这里的一以贯之的文化气息。我是非常喜欢日本这样的小城市的,他们偏安一隅,默默散发着自己亘古不变又历久弥新的迷人气息。 尾道有一条岛波海道,可以直通到四国的爱媛县今治市,全长70公里,路况上佳,是非常著名的自行车骑行路线,途中就会经过这个区间内的几个著名岛屿,这些小岛上可休息观光,也可投宿,还可以带着自行车搭一段渡轮去往下一个小岛。可惜这一次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规划这样的内容,因为这起码是两天的行程,但希望下次可以成行,因为尾道我一定会再来的。





从千光寺山下来的时候,没有选择坐缆车,而是徒步下山。其实我在山上是走了冤枉路的,我是上来之后先去了千光寺,然后又回到了展望台,最后下山,其实千光寺是在下山的途中,正确的路线是先在展望台周围玩耍,然后去千光寺,最后从千光寺下山,我这是上下多折腾了一次。下山途中会经过一个据说有很多喵星人把守的猫之细道,但是我并没有看到几只。




接下来是个重点,下山时已经六点了,到了觅食的时间,于是我来到了离缆车站不远的朱华园,其实看这个名字就知道这是一家中餐馆,但这个中餐馆只卖一样东西,就是拉面。这家拉面馆在尾道很有名,虽然定的是晚七点关门,实际上是卖完就关门的。我很幸运地买到了当天的最后一碗面,因为我买完面之后,墙上的餐牌就都翻过来,只剩下清酒了。来日本这么多次,各地的拉面也吃了好多,不乏很有名的品牌拉面,但朱华园的尾道拉面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日本拉面,而且非常适合中国人的口味。 大部分的日本拉面店,一进去都会闻到一股臭臭的味道,这是拉面汤调味的味道,日本人吃面口重,会加很多调味料来调制豚骨汤,而这家店没有这样的味道,而拉面汤也非常香浓,这是最大限度激发了食材本身香味的结果,而且这么好吃的拉面只要600日元。其实日本很多好吃的拉面都是来自中餐馆的,他们不像一兰、博多一舍幸这种把连锁店开遍各地的拉面店那么有名,但他们默默坚守着自己独有的品味,一代代传承下来,只要是服务当地人就很满足了。而且我不喜欢很多拉面连锁店那种要在自动售票机上交款取票、然后排成一大排向隅而食的感觉,真是少了很多的人情味,还是喜欢与店员交流点餐的感觉。

后来在微博上看到朱华园白天排队的盛况,更是庆幸自己进店的时机真是把握得恰到好处啊。我想说的是,就算是为了这一碗拉面,尾道也是值得来一次的。





多说一点,这次去日本吃了三次拉面,除了尾道拉面,还有熊本的黑亭拉面和久留米的大砲拉面,其中对大砲拉面也印象深刻。久留米是福冈附近的一座工业城市,著名的普利司通轮胎就产自这里,而且这里还是占据日本拉面行业半壁江山的豚骨拉面的发源地,遍地好吃的拉面店,大砲拉面是其中很著名的一家。这家店不仅面好吃,而且店内布局非常敞亮,还可以无障碍地直面做拉面的操作间,欣赏制作拉面的过程,可以称作店内的观景位了。前堂后厨的店员都是年轻人,青春洋溢,活力四射。 突然喜欢上了《在这世界的角落》这个名字,可能会形成一个系列,写一下日本那些不太被人关注的小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