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冰雪的哈尔滨
从冬天一下子回到秋天的时候,便开始趁鲜热的记忆和情绪,回顾哈尔滨这座城市。




我遇见的是十月末的哈尔滨,没有看到他颇负盛名的冰厚雪丰样貌,但短短四天,也见到阳光洋洋洒洒,小雨似有似无,雪花转圈儿飞舞的不重样哈尔滨。落地后呼吸到哈尔滨第一口空气,让我觉得好清冽,一扫封闭空间里的闷热晕眩感。接下来的几天,哈尔滨也将他寒冷的性子大大方方展示给我,尽管这只是深秋时节,他还是争先把气温降到零度以下。
对哈尔滨的总体印象是清冽、寒冷、好吃、热闹、丰富。因为室内暖气十足,闷暖闷暖的,一出门呼吸的头几口空气,吹来的风,当然感觉清冽凉爽,但户外活动时间增加,寒冷度愈发上升,最夸张有一天,在街上从下午三点晃到晚上八点多后,竟然冻到脚瘸拐,回到室内,暖和了脚自然就好起来。依照我的兴趣爱好,去过和将去的城市在我的认知里一定是好吃的,这是我造访一座城市的重要理由。没去之前,就觉得哈尔滨好吃,去玩后,也依然符合我的期待。毕竟大多数吃东西的地方,都参照各类网评和推荐。虽说不经攻略,偶然探访一家小店更能反映这座城市味道的通常水平,但为了每一次品尝的特色菜都能满意,只能如此,毕竟我们大略只能在哈城吃13顿左右的饭,加上只有两个人,能吃到的菜更有限了。吃了推荐的店铺,有不负名声的,也其实难副的,留下的惊喜并不多。反倒是碰运气吃到的食物收获了意外之喜。刚到哈尔滨第一天,下午四点多下飞机,等折腾到中央大街已经六点多了,天都黑透两个多小时了,衣服穿得单薄,加上饥肠辘辘,放完行李就赶紧觅食,找到榜单上的名店地址时,已经搬迁了,实在耐不住再找,看见一家东北家常菜馆就进去了。菜馆是一对老夫妇经营,老板做菜,老板娘点单加上菜。一眼相中菜单上的杀猪菜,又冷又饿,只想吃一锅热气腾腾的杀猪菜配碗热米饭。细丝儿酸菜酸唧唧,血肠粉粉的,猪肉炖得软烂咸香,那一锅咕咚咕咚的汤和那一碟蒜酱,贴合了我对冬日东北的印象,外面天寒地冻,餐馆里暖热的空气里都是肉菜香。另一顿让我印象深刻的饭就是哈师大附近的笨锅鸡了。那天下了第一场雪,街道湿漉漉,走进饭店看见每个饭桌上都盖着一个十分大的木桶盖。要了笨锅鸡,服务员用大托盘将所有炖锅食材端上桌,点火后,打开木桶盖是一口敞口深底大铁锅,大姐放上油烧热,爆炒葱姜蒜末,加入一盘鸡杂倒上黑色酱油,麻利翻炒几分钟,再将备好的榛蘑和干土豆片加入炒制入味儿,剩下地将腌制好调料一整只鸡的大肉块儿放到锅里,加热水炖煮,十多分钟后打开锅盖,扔进去东北粉条子,同时把主食花卷和玉米馍放在篦子上溜热,不多会儿,就能在水雾缭绕的木桶下做出一锅油兹麻花的笨锅鸡了!红辣椒段,黑榛蘑、黄土豆片、青葱香菜和白色蒜末、大坨的鸡肉块儿、晶莹剔透的粉条子、在锅里锃亮锃亮的,肉汤黄澄澄的,油花子成片成片地飘在薄薄一层汤面上。鸡肉香和热气溢满了整间屋子,酒杯碰撞声和唠话儿的当地人,让这段饭吃得分外地道,这些热闹的元素一起,才有身处东北吃笨锅鸡的真切感。
来了哈尔滨当然有遍尝当地菜的愿望。奶香纯正的马迭尔、酸甜的锅包肉、油脆的锅烙、挂上薄浆的茄盒、裹满麻将的大拉皮、肉馅儿爆满的薄皮排骨包子、充满苞米香的软糯大碴粥、咸香的软煎马哈鱼、香甜脆口的烤面包、液体面包秋林格瓦斯、用料丰富的烤冷面、东北气魄的大烤串儿、酱汁浓郁的罐虾等等都一一去品尝。因为哈尔滨聚集了许多韩国人和俄罗斯人,也吃到了十分正宗的韩餐和俄餐。这也是谓之哈尔滨丰富的原因。期间,买过一次朝鲜族打糕,刚做的打糕热乎弹牙,韧性大,卷在打糕中的花生碎,甜度低,吃着满口香。
从小就听松花江,当然也去江边走了走。我看到的松花江和其他江好像没什么特别不一样,不过倒也有比我见过的其他江江面更开阔的特点,我实在也没见过几条江。江边的防洪纪念塔很特别,让哈尔滨多了种英雄的色彩,细想前人的付出和努力换来这一刻的好生活,还是很热血的。江边风很大,特别冷,吹得人鼻尖耳朵通红,头缩到没脖子,爬上松花江铁桥,看到地平线上一道连贯江两岸甚至延伸到市内的,长长的浅红色光晕,那是日落的残迹,虽然没看到全过程,但就这样也足够美了,以后会好好回忆到的吧。编造了一个关于类似于见证松花江日落爱情永恒的传说糊弄同伴,不过他肯定是不信的。
声名远播的中央大街,我只记住了街面一块儿一块儿整整齐齐的面包石和夹道两旁各种售卖特产的店铺。街道干净的像洗过一样,不仅中央大街如此,好像哈尔滨的每条街道都是这样干净的,印象极好。哈尔滨街道另一特色应该是有许多地下室店铺,卖食物、卖衣服、寄快递等等行业都有地下店铺,查了一下说是以前修建的防空洞,而且地下室租金还便宜。
去新到过的城市,喜欢去当地的早市、夜市、菜市场和厉害的大学,这次这些愿望也都实现了。哈工大很多的外国人、泰国、韩国、俄罗斯、美国、中东国家的学生都有,校园里的留学计划展板上也都是像伯克利、剑桥这类著名大学,真是感叹这个学校的厉害!因为没去哈师大校园里,对哈师大的校园和同学没有了解,但是他们的夜市是我去过最大的夜市了。一公里的长街,街道两旁都是印有师大夜市标志的小吃餐车,祖国大江南北的小吃全都有,当地的炸串儿、水爆肚、实蛋毛蛋、烤冷面、锅包肉不在少数,天气虽然寒冷,人流量也很大,年轻人居多,十分热闹。
旅途中因为和同伴兴趣不同,沟通不及时,难免产生争执。一旦情绪不好,再有趣的东西都不适合开心了,旅途中需要有商有量,一起面对意外的小插曲。对哈尔滨的印象很好,说明和同伴的相处也是很好的,应该谢谢对方的照顾和互相的谦让。
我是很喜欢哈尔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