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锒铛
从上天竺车站下车,沿着山路往上走,就是十里锒铛的起始。入口处不太显眼,形容起来还有些萧瑟,想必游人鲜少踏至。过去从这条路上山过几次,感受都有所不同,犹记得去年还正好是重阳日,登高望远,颇具节日的意义。今年重阳虽已过,但好天气不易碰得,倘若是逮住了一个,便总是忍不住想去那边再走走。
锒铛一词取自“郎当岭”,但又有考究说源自古时从山路走的挑夫,肩挑扁担发出声音而拟化。我认为皆有寓意。上到山顶,隐约就可以窥到西湖一角,但不全面,沿着山脊走,移步换景,居高临下,颇具气势。山路倒是平坦,但只及两三人并排走的位置,对向来人虽不用让出半个身位,但行至窄处也略能感受到一点羊肠小道的体验。
从龙井也能上到十里锒铛,算是一条捷径,但山势陡峭,胜在组团的游客较多,颇具生气。
行至一个汇合处,往西走不远便能到狮峰。那边看夕阳西下,坠入群山,犹有趣味。提前算好落日时间很有必要,要不然会在山头苦等很久,这多少会坏了点兴致。我去过几次,也有幸赶上了晚霞余晖的时刻。夕阳西坠后,山路便开始不怎么好走。昏暗的光线和林间的寒气都会催促你加快脚步。倘若走这条线,下山便是梅家坞。天若黑得更快一些,灯火织密的村落夜景会让你一瞬间有种远离城市的错觉。
这次走的是五云山那条路,途中遇到一个大伯,年近六十。身姿矫健,不输于我。与他攀谈之际,告诉我说倘若在山间古寺见得五朵云彩,便有转运之征兆,即是转运之山。方信方疑,多添一丝神秘。

行至后半程,多有山路沿着山势而上,且不在山脊之巅,蜿蜒曲折,与前半段得感受截然不同。然是一种处于密林深处的感觉,偶尔从缝隙间能看到相邻群山的样貌,不言说,有一种壮丽的美,但又很短暂。
真迹寺也是偶尔途径,稍憩片刻,还能看到毛主席提笔的诗词在这。往下走的山路一条往九溪,一条往云栖竹径,皆是苍翠。但细算从上山开始至此已步行十里有余。古时劳动人们挑着货物,从山里走到钱塘江边的辛苦即是不言而喻。
寥寥几笔,写不完这种感受。还需多走几次才能体会期间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