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情感体验】你知道两个按钮之间所深藏的荷尔蒙有多微妙吗?
[加为友邻] 与 [关注],豆瓣个人页面上的两个按钮,用于打开豆友之间发生交互关系的通道。看似简单的两个选择,这里面却蕴含着非常微妙的东西。这个微妙的东西不是豆瓣产品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你能想象到吗,这是豆瓣百万深度用户用出来的。
用高中数学的排列组合问题来解释,给你A、B两个项,如果至少选一项,你的选择有且仅有以下4种:
A
B
A B
B A
而豆瓣的这两个按钮存在一个单向制约关系:
当你首先点击了[加为友邻],就丧失了点击[关注]的权利;
而当你首先点击了[关注],你依然有权利去点击[加为友邻];
于是,对于这两个按钮,豆瓣用户的选择有且仅有以下3种:
A [加为友邻]
B [关注]
B A [关注]然后[加为友邻]
我们先从用『户操作体验』来看:
两个按钮,蕴含3种排列组合,产生3种结果。但豆瓣并未圈定“友邻”与“关注”的概念。于是,用户会慢慢养成自己的使用偏好,而且这种偏好因人而异。
于我个人而言,如果某个豆友在某些兴趣爱好和思想意识领域与我存在交集,或者ta的某个方面让我非常有兴趣,我会点击[加为友邻],希望我们今后能有更多交流,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如果某个豆友在某些方面非常令我赞赏,我希望接收到来自ta的声音,但我认为这个人跟我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交集的可能性不大,仅表达单纯的敬仰,我会点击[关注];如果某个豆友有令我敬仰的地方,我希望也有可能与ta发生交互关系,我会先[关注]再[加为友邻]。
而有些低调稳重型用户可能只把生活中的朋友[加为友邻],其余有兴趣的全点[关注],他们的关注数字远远大于友邻;有些自恋型用户统统加友邻,然后再剔除,打死不关注,只希望被别人关注。……
两个按钮,虽然有限,但有选择。用户在选择中养成各自的习惯,同时他们选择的结果也给他们自己贴上了标签。
未完。。。。
困死,先睡了,明天继续。。。
-
Never mind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9-16 17:18:40
-
Happybirthday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8-11 13:49:25
-
che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06 16:02:07
-
天问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5-14 16:42:59
-
AlejateC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5-05 12:47:33
-
想做电影放映员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5-05 12:41:13
-
糯米女巫话痨蘇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5-05 1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