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我们共同的秘密
查看话题 >易感性人格特质与抑郁症
如果说现实生活中的压力事件是引发抑郁症的外在条件,那么人们性格中的易感性则是滋养抑郁症的沃土。毕竟面对同样的事件,并不是每个人身上都会出现同样的结果。
易感性,英文为 vulnerability。vulnerable为其形容词形式,意为易受攻击的,易受伤害的;有弱点的。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在生活中,那些被形容为“敏感,消极“的人身上比较常见的特质。在心理学领域,抑郁易感性一般的包含 “敏感好胜、封闭防御、自我专注、完美主义和退让顺从”五个具体的特征。
当然并不是具有易感性人格特质的人就一定同时非常明显的有以上全部的特征。很可能有些特征十分明显,而一些则并不突出。当然,这些特质在特定的一些情形下,几乎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一定的体现。区别于非易感性人格的人群而言,易感性人格的这种特质则是作为为一种内在的、稳定的人格特质存在,并不随着事件和人的不同而有过多的区别对待。
人格特质除去基因遗传之外,受成长环境影响最大。一般认为,在人格成长期间遭遇虐待,被性侵,家庭暴力等创伤性事件以及家庭不和谐、父母严重争吵、单亲等家庭中更容易培养出易感性人格特质的孩子。在这些环境下的身体,情感的忽视,被抛弃感以及担忧,恐惧,安全感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易感性。易感性特质不意味其具有心理问题。在大多数意义上,易感性人格是可被预测在未来回出现心理疾病的人群。
易感性人格会导致其在人际关系中过度的关注自身,对他人评价,言语过度敏感,害怕人际拒绝。也可能表现出易怒,疏离,低自尊等。而这些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人际关系,再度强化易感性特质。人们总是用过往的已有经验去解释新生的事物和事件,除非具有高度觉知能力才可能离开这个循环。
但是有易感性特质的人不意味其就具有心理问题。其仍旧在正常范围内过着正常生活,易感性则仅仅作为他/她的一种个性特征而存在。但是,易感性人格是可以被预测的,在未来会出现心理疾病的一种症状和依据。也就是,我们几乎可以断定,当此类人格人群面对压力事件,则极容易患上抑郁症而难以克服困难。从而出现退缩,恐惧,焦虑等一系列问题。对他们来说,面对困难时充满勇气,百折不挠,在亲友的支持下坚强前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使对别人来说,可以轻易做到。
如果你属于易感性人格并深受其扰。想问我如何改善?我想说,我真的也不知道。
但请参照积极心理学和理性认知疗法的一些具体方法。如果能够坚持利用积极心理学(比如,每天写下积极事件)和CBT的一些具体建议(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持续的对自己的观察视角,思维方式,解释风格进行积极干预并进而改变自己大脑的的某些顽固的轨迹,江山可改,本性也可以有所改变。
参考文献: 徐华春、黄希庭、柳春香、程科. 抑郁的人格易感性:概念、理论与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9 何剑骅. 童年创伤、抑郁易感人格与抑郁的关系研究[D]鲁东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