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迹与心流

昨日作者阅读了一本奇书——《心流》[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这本书中所提到了一个名为“心流”的理论。

书上的解释为:“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心流的产生主要有三个条件: 1、明确的目标 2、即时的回馈 3、易学难精所带来上不封顶的挑战性 明确的目标影响结果,即时的反馈逐渐补充动力,挑战性带来成就感。

在心流状态下,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活跃,思考、学习、感悟的质量变得极高。 例如: 当我们解一道数学题时,刚读完一遍题绝大多数人往往不会做。但集中注意力,安定内心以后,一遍遍地读题,一遍遍地琢磨,一遍遍地思考,突然一瞬间就知道了这道题的怎么解了。这其实也是心流状态下能量、思维奔逸的一种体现。

心流状态下的思维,或许就是东方说法中的——悟。 “近年来有许多人指出,诗人、作家、艺术家往往是一群严重沮丧或情绪失调的人,或许他们投身创作这一行,就是因为他们所受的精神熵干扰的程度远超一般人;创造是在情绪紊乱重塑造秩序的一种治疗法。而这类文艺工作者更有可能创造一个个可以全心投入的新世界,把现实的烦恼从心灵中抹去。” 古代其实很早就有了类似心流状态的描述,例如冥想,例如禅坐,其目的都在于让人们摒除杂念,感悟天地,调理身心获得幸福,缓解内心与现实生活的冲突和压力。 好,讲到这里,容易获得心流的人其关键特征已经浮现出来了——注意力能高度集中、善于思考、思维连贯性强。

在汉字书体中,草书最为狂放不羁,重“意连”,书写速度极快,因此具有“一气呵成”之畅快感。透过“颠张狂素“两位草书高手的生平趣事中,“心流”便不难发现。

据《旧唐书》记载,张旭性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时称张颠。

怀素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怀素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


综上,根据人处于心流状态中的表现特点,在笔迹特种中则会体现为较认真的书写,较重的笔压,较灵活的笔画连接方式,以及连绵的线条和形态的能量传递。

这是作者一位在科研领域工作的朋友,据朋友所述,工作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两耳不闻窗外事,大脑极速运转,灵感不断涌现。



这些笔迹皆为书写认真,笔压重,笔画连接灵活,线条连绵,且体现了书写能量的传递。

一个常常进入心流状态的人,不仅善思,还具有较高的悟性和灵性。在面相上就会表现为目光坚定有神气。 你身边这样写字的朋友,TA一定是一个勤学善思的人,选择和他TA喝酒聊天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铁血女战士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7 14:5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