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跑题
我理想中的晚年生活是平和、温暖、睿智、豁达的。
尽管我自认为不属于那种老古董式的人,可必须得承认的是,儿孙满堂依然是我衡量自己的晚年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之一。那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幸福的家庭基本相似”。我相信,在中国,绝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中,充满了儿孙绕膝的欢声笑语。
承欢膝下。
为什么强调在中国呢?
因为这两天我在看美剧《无耻之徒》,这部剧直接刷新了我对老外,准确的说应该是老美的家庭观的认知,原本我以为,同在地球上的同一个物种,家庭观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别说是同一个物种,在我看来,即便是其他物种,例如老虎,都跟我们有些差不多的家庭观。说,“虎毒不食子”。意思是,就算是最凶残的动物也是有“人情味”的。
可是,仅仅是看了一季《无耻之徒》,就让我对老美的家庭观产生了全新的认识。
原来,老美的父子/父女之间是这样的。父亲可以完全不管家庭,完全靠骗政府救济金混日子;父亲可以完全不顾道德,把自己儿子的“炮友”给上了;父亲可以跟把子女当成哥们一样的,随口提起各种关于性的话题。
兄弟姐妹之间好像也是这样,他们好像把性这件在我们看来不等大雅之堂无比私密的事,看成了一件稀松平常无比透明的事。从他们嘴里说出来“做爱”“打飞机”,简直就跟从我们嘴里说出来“吃饭”“上厕所”一样平淡。
看过权游,我就彻底被美剧所折服了,接连又追了《黑道家族》《大西洋帝国》《西部世界》三部美剧。对老美的家庭观也算是有了那么一星半点子的认识了,感觉他们的父母与子女之间很透明,没有我们中国那么多的繁文缛节与禁忌。他们的父母与子女之间更像是朋友关系,而不是像我们中国一样的从属关系。
我们所谓的孝顺,先要顺,才能谈得上孝。其实跟我们老祖宗遗传下来的父为子纲,把子女当成父母的下级来对待,是一回事。可是,老美的父母与子女之间明显不是这样的。
也许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导致的结果吧。在他们看来,我们不够人道,缺少“人权”。可在我们看来,他们才缺少教养,太过野蛮。
尤其是我正在追的这部《无耻之徒》,给我的感觉更是野蛮到爆棚。如果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来评价,这部剧的剧情一如其片名,无耻之徒,剧中由一个酒鬼无赖父亲和一堆没爹管没娘养的孩子的经历组成的主角群体,以及其他相关家庭中的其他家庭成员,都是一群不折不扣的无耻之徒。
没去过美利坚合众国,不知道真实的老美家庭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可是,我觉得这部剧里所展示出来的老美家庭,并不具有普遍性。
首先,考虑到影视剧必须为收视率考虑,会故意制造具有冲击力的剧情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剧情肯定具有夸大演义的成分。
其次,即便美国确实存在剧中那些家庭的情况也并非是普遍现象。影视剧都会给自己找一个社会主题来表现,以便于为自己的剧情找到某种意义。
我相信,美剧的编剧一定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会找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用更加具有刺激性的方式表达,传达些什么。
这就如同港剧当中的黑社会,韩剧当中的爱情故事,岛国大片当中的嘿咻嘿咻。这些作品,不能说明,也代表不了他们的国家具有哪方面的特质。
一直以来我都对那些过分解读某一部影视剧的做法不屑一顾,觉得那是解读者在用别人的作品讲自己的故事。太过矫情不说,还存在扭曲创作者意图的嫌疑。
如同四大名著,提起来,我们想到的永远都是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以及个性鲜明的任务形象。不是上学的时候,老师仅仅是对其中一个小小的片段总结出来的“作者表达了什么”“作者揭示了什么”那一大套莫名其妙的东西。
严重怀疑,那些“作者表达了什么”“作者揭示了什么”的说法,根本就是某些人闲着没事干,瞎琢磨出来的。
回到影视剧里的家庭关系,我们的国产片中也有一些父母与子女关系是高度平等独立的。可是,现实中呢。我是没见过几个父母跟子女真正成为朋友的。
我之所以追《无耻之徒》纯属好奇心作怪,就跟近几年的歌唱选秀节目中,多是少数民族兄弟夺得冠军一样,就是觉得跟之前的不一样,新鲜。
靠,本来是想着写写我憧憬的理想的晚年生活来着,可写着写着就曲里拐弯的跑题跑到这里来了。
算了,就跑哪儿算哪儿吧,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