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侠义精神”
打开豆瓣,看到首页不少推文都在以各种形式哀悼金庸先生。前天已经写了此题的日记,今日看到众推文后心里又有些感触,所以决定再写一篇。
金庸先生作品中的很多人物已被国人熟知,即便未曾读过先生的原著,也从电视剧、电影里耳濡目染,像杨过与小龙女、萧峰大侠、郭靖、黄蓉,哪个不知、谁人不晓?有媒体评价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影响了中国近五十年的时间。对比之下,某些网络小说,就真的是“朝菌蟪蛄”了。何以先生的作品如此深入人心呢?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侠义精神的缺失,尤其是当下。见义勇为者被当做凶手,抽头露面的多抓为典型。我们焉敢行侠仗义?传统文化教育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但在体制内,处处可见的多是搞人际关系、搞小帮派。同事之间、领导之间相互扯皮推诿,出了问题自己躲得一干二净,把锅甩给别人。这叫”不仁不义“。小小的一个单位都是如此,何况当下的社会环境! 更可恶者,我们为人父母,不能给后代一个光明磊落的榜样形象,却还口口声声要他们文明礼貌、立德成才,岂不羞哉!
我们再回顾那些经典的武侠小说,会猛然发现:武侠最吸引我们的恰恰是我们所欠缺的。那些狭义精神,停留在小说里,却永远进不了我们的内心。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