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脑袋”木头桩
《“歪脑袋”木头桩》是严文井的著作,这个周末我利用闲暇时间又看了一遍,想来真的为作者的“匠心”精神所感动,我从中也收获很多,当然,对孩子也是受益匪浅。
纪伯伦说“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也就是说你的孩子是一个单独的生命,是一个个体,他有他成长的轨迹,你所需要的是陪伴着他一起完善生命中的每一个经历,引导着他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人父母也是一场自我不断的修炼,和孩子一起成长。作为家长,我们总习惯于说教和讲道理,可是“身教重于言传”,我们总是一边抱怨着生活,一边又要让孩子乐观面对生活……这是何其的矛盾……
童话,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也适合于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童话看似简单的情节却能给人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这本书情节丰富、思想深刻细腻,于生动的文字中让孩子明白于平淡中体会自己的价值、于自卑中寻找希望的“勇气”、于微小中发现自己的“力量”、于强大中明白“忧患意识”、于平和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娇不躁、不卑不亢、不怨不悲,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学会和生活握手言和,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歪脑袋木头桩》,这个木头桩,歪着脑袋,骄傲得瞧不起周围的小草,他觉得他比谁都高,就觉得自己比谁都高明。他是一个很老很老的木头桩,几百岁了。有一天,小男孩来了,在他的身上用小刀刻了一个东西,小男孩说这是一个雕像,很感谢,木头桩竟然忘记了疼痛,觉得自己能成为雕像而高兴。女孩子们来了,来跳皮筋,她们欢快的笑声让木头桩由冷漠、生气到期盼她们的到来……“哼哼唧唧”的抱怨声取而代之的是“跑掉了的童谣”……你说,这个一根筋的“歪脑袋”是不是也学会了以平和心态对待周围的快乐呢?我觉得是。
《丁丁的一次奇怪的旅行》,丁丁胆小懦弱又害羞,什么都怕,连她的爸爸都说“大人都不喜欢胆小的孩子。”于是,丁丁哭泣地时候,被小蚂蚁听到了,结果她让丁丁带着“蚂蚁帽子”进行了一场奇异的旅行,快下雨了,帮着蚁王搬粮食、越过小溪流、跨过大高山去寻找“什么都知道老师”,以便咨询如何让自己胆子变得大一点,其中不乏有“知道一点又不多老师”、“知道得很少老师”……哈哈哈😄……读到这里,孩子乐翻了,因为这三个老师长得一样,却学问不一样,于是,他们继续往前走,突然,他们问到了“勇气”这个词,“勇气”不是爸爸抽烟的烟灰气,也不是烟囱里的气,到底是什么呢?大家都不知道,直到最后,丁丁历尽了重重困难后,她意外被大家欢呼捧出,被“什么都知道老师”说“最勇敢的丁丁,胆大的丁丁”,你说?到了这里,阅读的孩子就从历险故事中自然而然地明白了我们口头说教、乏味无力的“勇气”了……
《小溪流的歌》,一条小溪流奔着“往前走”
的信念,欢快地一路高歌,从小溪流汇成了一条大河,又聚成了大江,最后成为了浩瀚无边的大海,它的初心未变,一路向前,不管行进的过程中遇到多么大的险阻,他都不畏惧,抱怨的池塘迟疑咯,没有信念的淤泥沉陷了,只有它,小溪流,一路欢快,从不问结果,即使成了海洋,它波涛汹涌又有力量,但却不乏柔和与包容。这样的向阳的生活态度,我想作为现实生活中抱怨的成年人来说,不得不好好反思和沉淀,对于孩子,是无形的鞭策作用!
《会摇尾巴的狼》,狼再怎么装,始终本性不变,所以,也奉劝所有阅读的孩子,要学会批去表面看本质,学会分辨善恶真伪。
《皇帝说的话》,告诉孩子们太迂腐、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顺从的人与石头沙子一样,因为这些物质原本就是听从皇帝的话“没有我的命令不能走动”后,傻站着的人变成的。呵呵,连动物豆为了生存而进化,那活生生的人却为呆板的“命令”而禁锢,所以,我们要学会变通,不要呆板!
《蚯蚓和蜜蜂的故事》,教会孩子要勤劳,劳动是光荣的,要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并且要有为之奋斗付出的努力,而不是空喊口号,夸夸其谈。
《气球、瓷瓶歌手绢》,教会孩子不要自以为是,更不要浮夸,当然不要为了所谓的“存在感”而去做无谓的“斤斤计较”,就好比现在的社会的“垃圾人”,你跟他讲道理,他和你玩命,最后“玉石俱损”“你死我亡”,有时候,当别人说“你很笨”时,我会教孩子说“对的,你说对了,我很笨,我还要多学习。”淡然笑之,再淡淡离开。
一个人的价值不是别人评论几句就定型了的,只要你如小手绢一样,有着一颗柔和的心,心里深深埋藏着一个红色的理想,扎实由有耐性,不抱怨、承受委屈、不以所得的功劳恐吓和要挟人,踏踏实实的,我相信,就会是“价值连城”!
快乐读书吧,这里有你向往的世界。







-
sujung_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18 14: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