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鹭忘机——圣人与万物同尘,常无心以相随
《列子.黄帝篇》中《好鸥鸟者》篇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海上之人有子欧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古时一人在海边漫步,常常有海鸥与他亲近。他的父亲得知后,要他捉一两只来赏玩。待他再次到海上时,海鸥都远远地盘旋,不肯降落。
此曲题为鸥鹭忘机,可以理解为海鸥在忘却人们私利之心时,与人和谐相处,自在翱翔。但当人类生出伤害的意图时,这份信任被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也不复存在。
这是一个令人叹惋的故事。主人公本已取得了海鸥的信任,人鸥共存,潇洒自在,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谪仙人,鸥鸟伴,两忘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道家推崇的高尚境界。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人与自然本心意相通,人能忘机,鸟即不疑;人机一动,鸟即远离;形可欺,而神不可欺;我神微动,彼神即知。忘机者,褪去私欲,放下狡诈,以赤诚之心待人待己,恬静自然。鸥鹭可忘机,人却心有不正,终使鸥鸟失去信任而远离。
典故如此,但此曲意非指责老者的贪欲,而是着重表现“海日朝辉,沧江夕照,群飞众和,翱翔自得,一派浑然天机”的“忘机”之境,这样祥和的海边胜景,无需多言,便能将道法自然传递给听者。
当今广为流传的版本由查阜西先生根据《自远堂琴谱》打谱整理。
此版本全曲正调定弦,可分为两大段五小段。开头泛音以拂滚做水云声,带出云水浩渺之意。泛音后以按音上板,曲速平稳,力度稳和,虽无大起落却不沉闷拖沓,自有一派悠然自得。曲调主题鲜明,进退吟猱之间鸥鹭翱翔之态尽显。主题共出现三次,以合尾的变奏方式不断重复、加深,强调主题又不显累赘,使曲子增加灵动,层次丰富充满趣味。第三遍主题结束后,曲速略增,新的句段与强有力的勾撮和顿音使气氛稍显激烈。但此处的情绪收放相当克制,仅几个小节后力度降下,再次出现的散板使情绪回到了平和的基调。结尾处四个小节的泛音与开头相呼应,渐慢散去,余韵无穷。
全曲结构简单长度适中,曲调清微淡远,取鸥鹭忘机这一场景叙述,无繁复技巧而是抱朴守拙,将道家的道法自然融入其中,使寓意与载体统一。历代琴界名家亦对此小品赞赏有加,其中《重修真传琴谱》中为鸥鹭忘机创作了这样的词:
机止 止水湛寒波,鸥与那鹭友结和。俺三个乐夫天真德趣多,学唱个渔歌。手执纶竿,头戴箬笠,身着蓑烟。寒江上虚舟直钓,闲眠醉卧,杂缘故那过活。
坐忘 风与和两相闲,功名无绊,富贵无关。怡情柳岸芦湾,生涯款款子陵滩。短裘高帽长竿,风清月朗地天宽。兀坐竟无言,胸次飘然,寂无机见从心便。瑶琴一曲流水高山,忘机曲漫谈。得追欢,再无梦到长安。
污泥不染,知巧不用;有木石心,具云水趣。是以圣人与万物同尘,常无心以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