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铺天盖地的“IG牛逼”,我好恐慌
衡量普通人优秀与否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游戏少年,他们曾被所有人指着鼻子骂不成材,现在,世界是他们的了。

昨日IG夺冠,微信微博都被刷爆。
昨晚改完卷子回来,走进宿舍楼梯,听见男生宿舍方向突然爆发热烈的欢呼,我和朋友凑到宿舍楼梯窗口去看。下面没有人,也不是表白。
想起刚在电梯里,同行的男孩子说,今天来改卷子亏了,IG夺冠了。
微博微信里热血激情,都在说对抗世界的勇气。朋友圈里有个正在韩国交换的女同学,发了段小视频,说,在现场。
世界的风向就这样,换了。
我的心砰砰跳,羡慕她。
执着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如今梦想成真,借助研究生交流的机会去韩国看自己最爱的电竞比赛,恰好最爱的电竞又在这样一个时候为自己扬眉吐气,站在世界的中心成为万众焦点。
但我又羡慕她什么呢?是这份执着吗,还是这份幸运?
电竞若是没有资本的推助走到今天大产业流量入口的位置,若是还像以前一样,被污名化边缘化,那她这份执着和勇气,必不会有相应的回报。
看她落在后面的学习成绩,我会给她的,估计也是一记白眼:天天打游戏不务正业,你就是不肯吃苦。研究生开学的时候,她就宣布:我考进来是因为喜欢打游戏,传媒这个专业好找跟游戏有关的工作。
没有深思熟虑吧,也太轻率。那时候我只是像是看个小孩子一样看她。
我,一个标准的乖乖女,老实,朴素,吃苦。不随便玩,省下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去符合学校、家长的要求。我不惜一切去成为标准本身,放弃一切学习、上进的以外东西。我的所有行为,甚至是人际交往都是以“上进”为中心进行的。我没有自由舒展的空间,我的闲暇,几乎是被 “没有在上进”的焦虑填满的。单纯的交际,娱乐,在我眼里都是堕落幼稚,我是不屑一顾的。

到如今,我果真按着我所理解的主流媒体、父母、学校的标准,长成现在的样子。高学历,不惹事,能看看书,说上两句漂亮的空话,是带出去溜,不会给父母丢人的孝顺的儿女。
却也失去了玩乐的能力,我几乎无法自然地娱乐。我是戴着年轻面具的老人。
我因此憎恨旧体制,但实际是旧体制的受益者。
现在,每天接触的信息都在告诉我,这体制正在倾倒。我渐渐明白追求深刻、本质并不就是好的,它们只是相对于流行而言的一种特质而已。
IG赢了之后巨大声势庆贺欢呼“IG牛逼!”的那一刻,我脑子里冒出来一个念头:我完了。
世界的新宠儿们都在欢呼尖叫,我却似浸入深井凉水中,我完了。
普通人是不能为整个人类社会的改变而作出贡献的。那么衡量一个普通人优秀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能干不能干?这是随潮流而变的,时代风口上的行业,让人得到了更多的收入和地位。从前也许是煤矿,现在应该是互联网以及其衍生品。
还是说,好的道德品质?可道德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还是说这世界的好坏标准根本没有意义,人生本就是一无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