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理想主义者的世界观
开始改作品集了。
想要起这样一个题目。不知是否有夸下海口的感觉。至少现在我觉得是贴切的(2018.11.4)。
Archigram和它前前后后的思潮影响了我许多,倒不是具体某些操作、项目而是乌托邦本身。我认为建筑 景观 城市规划 都是世界观下不同尺度上的呈现。乌托邦是理想主义者的世界观,它是纯粹的不应加入“是否应该”“怎么做才能”“什么时候”实现这种自我质疑和被质疑的。(我的结论并没有被所有人赞同,比如上学期和这学期我的助教们就一直在致力于帮我们加入很多思考角度来帮我们回应那些潜在的质疑。但老师们似乎都不太关注这些质疑。)
研究生时期第一个学期是过分的形式崇拜(我并不十分喜欢,这是在善良负责有强烈设计能力和意图的老师逼迫下生成的唯一答案),而第二第三个学期的东西,多多少少脱离了现代的语境,我叫它们乌托邦了,我希望它们是纯粹的有自明性的强烈的。
这样说来我应该是一个纯理想主义者了,为什么又说是半理想主义呢。
因为在这样熠熠生辉的乌托邦的衬托下,我依然没有觉得本科时那套价值观下的东西就低级了。我欣赏那些基于其它出发点做的练习。想要解决社会问题的城市设计,高层住宅甚至垂直墓地,我都很喜欢他们。
记得大一军训的时候,我们这个连的口号是“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可谓是又矫情又喊不出气场了,我现在还在奇怪为何会选这么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口号。但我喜欢这话。
这不是我这个半理想主义者的世界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