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瓶记
查看话题 >消费降级,铁皮主义
Instagram和YouTube上有一类很特别的内容——hitpan 或者 projectpan。

“pan”在这里是指粉状或者膏状画妆品的底盘。
生产化妆品时,通常选择铝或者铁作为托盘盛放粉状或者膏状产品。当产品使用到一定程度时,这个金属底盘就会露出。在使用过程中让产品出现铁皮,我们就称这种情况为“hitpan”——达到“铁皮”成就。
由于化妆品产品本身的颜色并不是浅色铝盘或者铁盘的金属色,因此hitpan之后,产品本身会和铁皮的金属色形成很鲜明的对比。
尽管hitpan离真正“空盘”、用完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对很多化妆的女性(或者男姓)来说,hitpan是一个很有成就感的事——无论这个产品是眼影高光还是修容腮红。
这也许很奇怪——用一个产品到露出铁皮的程度,甚至都没有用完,为什么会有成就感?
真相是,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消耗品相比,化妆品看起来也算“消耗品”,但它们实在是太“耐用”了。
以眼影为例。大部分眼影盘中,一个颜色的眼影重量在1克左右。

欧美韩国和国内的眼影差不多都是这个量,少部分眼影分量要大一些,比如Morphe 35色眼影,每个颜色有1.6克。日系眼影分量要少一些,比如Kate四色,一共2.4克,每色不过0.6克。

这些化妆品看上去分量很少,却不容易用完。
油管博主beauty news 做了一个实验,用手指刷色,看1.25克的nyx的单色眼影能用多少次。


结果刷到差不多400+次才铁皮,空盘大约是830+次。 如果把一次手指刷色看作一次使用(单眼),那这个眼影大约能用415次。(个人觉得如果是用刷子上妆,一次用量应该是没有手指刷色那么多的)
见到有人估计一次眼妆大约要用0.01克眼影,但,这实在是高估了。如果真是这样,1克的眼影大约100次就空盘,但实际上,一般用100次还没见到铁皮。 如果是1g分量的眼影,大约要用334次。算下来每次用量大约0.003克。即使用量较大,每次0.006克应该也够了。
但实际使用的次数应该比这个视频测出来的次数要多。因为大部分人都是用刷子上妆,用量远远小于手指涂抹。视屏中一次涂抹的量可能比实际使用两次眼影的量还多。
因此,对于眼影、高光、修容、腮红这类产品而言,hitpan已经是一个需要坚持使用数百天才能达成的成就。使用,每一次hitpan,自然都是值得骄傲的。
加上大部分人并不会满足于每类产品只有一件的状况,因此很多热爱彩妆的妹子都有超过五年用量的高光腮红。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妹子晒自己拥有的产品,仅仅是没有开封的口红就超过了三百支——这自然是一辈子也用不完的量了。
很多人认为这样囤货并不健康,毕竟买东西的目的是使用,买来不用就是浪费。与其把东西堆在家里积灰,不如好好用起来。于是 #hitpan# 这类活动渐渐在欧美美妆圈开展起来,国内也渐渐有了类似的活动,和转发铁皮照片的博主。

为了更好的hitpan,博主们又开发出各式各样的衍生活动,比如projectpan——把铁皮列入计划,给出固定的几样产品,在某个时间段内完成这些产品的铁皮。这样的规划的确能够让铁皮来得更快一些。
如果一直买买买,的确是不容易有铁皮的。只有坚持不懈的用用用才有希望见到眼影底部的金属光泽。
如果说化妆品囤积现象源于消费主义风潮,那hitpan就是消费降级后的必然结果。
“买东西就是拿来用的”——这曾经是一句无可争议的表述,但当基本生存不再是个问题,当物质极大丰富,当消费主义和有“计划的废纸制度”入侵到我们生活,这句话却在很多情况下都不适用了。
当人们仅仅是出于个人爱好(并不是美妆博主,也没有从事相关工作)就买了600多支口红时,其中90%的口红都并不是真正拿来用的——其中还有很多甚至都没有开封。
hitpan活动在达成个人成就感的同事, 也是对消费主义风潮的一种反叛。像那位博主说的那样,当你真正专注使用某一件产品到铁皮之后,你才能意识到刷铁一件产品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有效估计真正用完这间产品是在多久之后。当你花了6个月都没刷铁一块腮红时,也许会在下次买腮红的时候更加谨慎。
hitpan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的消费冲动,同时兴起的还有“no buy” “low buy”这类戒买活动。
用自己的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没有错,但hitpan一类的活动也让很多人意识到,即使这些化妆品的价格相对个人收入来说只是很小一部分,但购买远超个人实际用量的产品也是不健康的——就像一个月收入超过十万的人,一口气买了600个kfc全家桶,虽然在消费能力之内,也并未对他人造成任何伤害,但这样的囤积也是一种浪费。
化妆品和KFC全家桶一样有保质期,尽管化妆品保质期更长,但消耗它们所需的时间也长得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