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消费时代(1)-四个阶段的气质

最近看了一篇某公众号极力推荐的书---三浦展的《第四消费时代》。
书中,作者将20世纪的日本分为四个消费阶段。大致的趋势是“family--individual--social”。
第一消费阶段:
20世纪初的日本,生产效率低,普遍贫困。类似电话、汽车是非常昂贵的奢侈品,只有少数极富有的人才买的起。
第二消费阶段:
二战后,日本(世界)工业开始起步,缝纫机、自行车、电视等开始批量生产,随着社会分工加深、生产效率的提升,人民收入快速上升。伴随着产品价格走低(生产效率提升),普通民众购买力大大提升。家家户户开始购买缝纫机、电视等家电。虽然能买的起,但这时候这些家电算是奢侈品,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第三消费阶段:
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收入向发达国家看齐,消费产品大大丰富。随着生产分工、自动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原先昂贵的电视、缝纫机、自行车,甚至汽车,都已经沦为普通消费品。自由市场经济必然带来剧烈的市场竞争。衣食无忧(宠溺)长大的生活在万花筒的世界中,追求自我,追随潮流又讲究个性。
总体来说,这是个浮华流金的时代。人们用“买买买”包装自己,商家开始“人格化”包装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广告越来越直击欲望。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像时尚,每年变化,但又二十年一循环。一年两季各大时尚发布会,每月一期的时尚杂志,每天更新的时尚话题,都在督促着人们“与时俱进”,用“买买买”来包装自己,做一副好看的皮囊。
第四消费阶段:
日本进入失落时期。经济结束高增长的疯狂消费阶段,人们开始反思“累人”的生活方式,开始厌倦满当当的衣柜、厌倦每天纠结穿什么。
人们开始认识到自我独一无二是我本身,而不是来自对皮囊的包装。
人们开始认识到设计简洁、拥有基础功能的高质量产品,比拥有漂亮外壳、各种花哨按钮的产品更具实用性。
人们开始认识到舒适、舒服是最为重要的。pass合身不透气的光鲜衣服,选择休闲舒适天然材质的服装。
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这种趋势的发展。人们公开发布自己的喜好、自己的观点。参加自己感兴趣的聚会等等。我与他人,n个相交连,不存在重合的两个人,大家只彼此重合一部分属性。大家开始尊重每个人的不同,因为自己在别人眼中就是那个不同的他。
尊重他人的不同是分享的基础。因为尊重自然会发现不同人的有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