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北克中小学——竞争开始于四岁,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
魁北克中小学
竞争开始于四岁,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以下是我们的移民顾问Monica的亲身经历:

我和小K(我闺蜜👭/战友/ 死党)天天聊天,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我儿子2014年/9月出生, 明年应该在魁北克上学前班 。现在我写下过去一年的育儿历史!
有不熟悉我的合作方一直问我是不是还单身,答案不是的哈!我娃都四岁整了!
故事从头说起。儿子从出生一直在姥姥的关怀下,我几乎不用操心儿子的衣食住行。一直到2017年11月即孩子三岁生日刚过,姥姥因为身体不好需要回国治疗。
我当时在网上搜到了西岛某家私立幼儿园(具体一天费用不是很清楚,大约在几十加币吧),联系人家答案是“没位置”!我也真佩服我自己,现上轿现扎耳朵眼……
看着妈妈马上就要登飞机,幼儿园则不得不找。结果旁边有另一家样子还差不多的,我直接就跑到这家,很多移民的面孔,亚裔非裔……但是布局和之前那所幼儿园很像。进去直接找人家问是否有位置。接待我的人看了下本子,说我真的很幸运,刚好有一个,每天77。 我当时想77, 确实很贵。在确认的环节,她告诉我如果是公立幼儿园就只要7.7加币!这是传说中的公立幼儿园,一天没排期直接进。

进了幼儿园就发现了我儿子的问题: 1. 不会自己吃饭 2. 依然带着尿不湿 3. 不会自己上厕所 4. 语言能力差。基本不会英语、法语、中文 5. 胆小,和小朋友融合性很差
加拿大幼儿园最看重的就是孩子的自理能力,而我们一切都滞后了!!竟然直接输在起跑线。
好的,后面我就开始发飙了。开始要教儿子讲话了。同时面对中英法三种语言!
选择中文的朋友肯定说: 你孩子必须要会中文,法语学校都会教的,现在不学,长大就忘记了,更不容易学习了!
选择英文的朋友肯定说: 英文是世界通用语,还是学好英文走遍天下,英文必须教!尤其又是加拿大!
不过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法文!
1. 爸爸魁瓜,打死也不会教儿子英文 !
2. 我不希望儿子在魁北克觉得自己是个外地人或者外国人,他出生在这里那么应该认为魁北克是他的家,他是魁北瓜。
这时小K开始挨个学校给我介绍
一会儿Beaubois
一会儿Selwyn House
一会儿UCC
原因是小K同学去了多伦多考察学校,回来之后深深的被安省顶级男校UCC学生气质所吸引,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希望之后搬家到多伦多陪读! 这个也影响了我。
同期我们也有客户孩子进了Selwyn House, 大夸Selwyn House男生气质非常好 。
(科普:Selwyn在蒙特利尔 非常好的男子学校,之后如果考虑去UCC ,凭借Selwyn的背景并不难。)
但是这两所学校都是英文系统,总之除了质量好之外只剩下一个字“贵”!蒙特利尔的每年需要3-4万刀加上其他课余活动 多伦多的一年至少要有5万刀的预算!
其实我一直在英语法语学校中纠结,最大的因素就是费用。
经过了各个学校开放日以及多方面的打听和比较,我最终百分百的坚定了法语路线 !

第一,法语私立学费便宜很多哦 第二, 法语本科在魁北克或者法语入读学费也很便宜 补助很多 第三, 法语好,学英语非常轻松,如果真的是那块材料,有能力拿全奖再去美国和加拿大其他省份 不然我认为就是烧钱 第四, 类似医生等的执照只要拿下来无论哪里读书基本相差都不多 第五,法语区的竞争只是法裔竞争,一个英语授课的孩子是很难用法语去学习类似医科课程 。英语学校的竞争是全世界的竞争。如果国内的孩子学习英语都可以去美国读本科,那我们在蒙特利尔双语城市又有啥好担心的呢?想完之后更坚定了我的法语路线!!!
下面就是学习的介绍:
魁省好的私校都是需要考试的 !
很多朋友都觉得小学哪里读书都可以等到中学的时候再去竞争。
但是实际上中学考试需要5-6年级平均成绩和挨个学校的测试。孩子不得不陷入应试。
而很多好的私校都是从五岁开始招生的,也就是说只要孩子在5-7这个年龄阶段入读了,后面不需要担心成绩每科每次考试都非常好。只要不是最差的基本不会被淘汰,也就是说其实五岁是进入私校的黄金时候!
那么五岁入读私校 ,招生截止到9月30日,也就是说我儿子赶上全班最小。 五岁入读真正的考试是在前一年的11/12 月份,也就说四岁,刚满四岁对于我们马上就要挨个学校考试。

但是五岁孩子考试其实基本只有几项: 1. 法语 重中之重 2. 独立能力 3. 逻辑能力 4. 基本一些能力比如搭建乐高 涂颜色 认识字母
说来说去 魁省私校在四岁的时候只要看的就是法语能力!
所以我儿子即将要参加几个私校的入学考试!
如果今年进不去,明年继续排队和考试。
总之我的宗旨是:先进到理想的学校,再开始上英文中文。
如果反过来其实孩子是吃亏的在考试这个环节!

为人父母不容易 最后发文章感谢小K一路指路!也希望我们两家儿子12/01 可以顺利考过同一所学校 做校友 这样他家和我家未来的老二都可以不需要考试直接入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