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女皇”、古哈拉希什米玛丽娅·特蕾莎(Maria Theresa)
Gruhalakshmi原理的创造是用来战胜仇恨的,让这个冰冷的东西从人类的思维中消除。如何做到?在一个家庭中,gruhalaxshmi原理用来消除丈夫与孩子间,孩子与孩子间的恨,如果她享受这种恨如何占胜?她是占胜仇恨的平安的源泉。 因此女性的品质就象大地之母的潜质或者任何一种能量的隐性部分。就象电的潜性力量在某个地方,你看到这里的灯,一只或两只没有什么不同,而潜性力量是重要的。因此我们要明白我们是潜性力量,为维持我们的潜性力量我们内在必须有尊严,荣誉和正义。——锡玛塔吉,Switzerland, 14 August 1988.
自觉的灵玛丽娅·特蕾莎(Maria Theresa of Austria,1717—1780)奥地利国母,女大公、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女王,凭借尊贵的血统得到了奥地利、匈牙利、波希米亚三顶王冠,并使他的丈夫和儿子获得了帝国皇冠,她在战争与和平时期都取得了流芳后世的成就,她的名字同18世纪的中欧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使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重现焕发了活力。玛丽娅·特蕾莎(英语:Maria Theresa of Austria;德语:Maria Theresia;西班牙语:Maria Teresa,名字又译作“玛丽亚”,姓氏又译作“特里萨”、“特雷萨”、“特蕾萨”、“特雷西亚”、“特蕾西亚”、“泰勒莎”、“杜丽莎”、“特瑞莎”)。霎哈嘉创始人锡玛塔吉提到玛丽娅· 特蕾莎是古哈拉希什米(Guhalaxmi)。 1717年5月13日,据说玛丽娅·特蕾莎出生时,皇帝查理六世正在拉克森堡皇室猎苑,清晨,来自奥地利的霍夫堡皇宫的使臣将皇后即将分娩的消息告诉皇帝,他立即催马急行了13英里来到霍夫堡,这反映出皇帝对一个健康继承人的重视。事实上,查理六世亲身经历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0—1713),当时他的父亲利奥波德一世曾想为他的小儿子查理取得西班牙国王的王冠,但在和法国的战争中失利,最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孙子奥尔良公爵腓力成了西班牙的菲利普五世。长兄约瑟夫一世死后,查理继承了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皇冠。他深知西班牙这个庞大的帝国在美洲的统治江河日下,已经完全失去了欧洲大国的地位。为了避免这样的后果,查理六世颁布了《国本诏书》,当时他没有后代,他的兄长约瑟夫也没有男性后代,只有两个女儿。查理六世在这份诏书中特别强调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奥地利、匈牙利和波希米亚不可分割,如果自己仍然没有后代,那么约瑟夫一世的两个女儿则可以继承这些领地,这份诏书违背了1000多年来的《萨利克法典》的内容,该法典宣称女性没有继承财产的土地的权利,这本法典一直被西欧和中欧各国奉为至高法典。查理六世为了得到欧洲列强的保证,同意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可以按照《金玺诏书》的规定,从7个选帝侯中选举产生。作为保证,法国、普鲁士等国都在这份诏书上签了字。查理六世本来满心想生一个男性继承人,但等来的确是个女儿。1718年,另一位公主玛丽亚·安娜降生了,1724年,他们又有了一个女儿玛丽亚·阿玛利亚(活了6岁)。此时皇帝已经39岁,他再也没有得到一儿半女,玛丽娅·特蕾莎注定要成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继承者。 1740年10月,查理六世在吃了有毒蘑菇后病倒了。眼看父皇病情日益恶化,已有3个孩子、现又第 4 次怀孕的玛丽亚·特蕾西亚心中一急,晕倒在钟爱她的父亲床边。人们赶紧把她抬出房间。查理六世驾崩,终年 55 岁。10月20日当天,年仅 23 岁的玛丽亚·特蕾西亚登基,继承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全部领地,成为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女王以及奥地利的大公。在登基大典上,这位年轻的女王强忍着悲痛,以清晰而又坚定的语调宣誓就位,发誓要将父业继承下去。满朝文武都被女王的美貌、勇气和决心深深打动了,于是纷纷表示效忠,高呼:“女王万岁!” 作为神圣罗马帝国唯一的女统治者,女王十分清醒地看到自己执政时所面临的艰难形势,她惟有以百倍的勤奋,坚定的信念去迎接挑战。登基后的第二天凌晨,女王就召开枢密会议,她的丈夫作为摄政王坐在她的左边,其余 6 位先父时代就白发苍苍的的大臣按平时的习惯入座。女王坚定地表示,只有她才有权按照国事诏书继承父位,并决心捍卫现有的条约和协定。同时,她将全部留用这些重臣,同他们忠诚共事,保住哈布斯堡帝国的地位。诚恐诚惶的大臣们为继续留任而感到高兴,一再躬身表示愿竭尽全力,辅助女王,重振霸业。女王深信,是历史赋予她一种使命,她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她了解到百姓对帝国的命运深感忧虑,便常到百姓中露面,竭力安抚他们。她敞开宫廷大门,接待最低一级的臣属,听取他们的要求和怨言。不久,年轻的女王就得到臣民们一致的赞誉:“女王万岁!”女王以一种难以想象的勤奋工作着。遵照她的要求,侍从官为女王制订了每天的工作日程,并呈送给她。女王看后,不禁喊道:“什么?难道要我8点才起床吗?”她立即用那充满活力的手把8点改为6点,并在括号内加上“5点:夏季作息时间”。她不顾宫中传统,把晚餐由晚11点改为8点半。因为对每一个案卷,每一项工作,她都要亲自过目,她必须抓紧时间,晚上也要工作。她乐于全国各地巡视,在乡下一口气步行几个小时,途中仅吃一顿便餐。她临产前还到歌剧院接见演员,分娩后几乎看不到她休养,没两天她就去走街穿巷,或伏案工作了。 然而,预料中的危险不久就发生了。继普鲁士之后,巴伐利亚与法国以及西班牙军队一起加入战争,从而揭开了长达8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序幕。面临如此严重的威胁,玛丽亚·特蕾西亚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屈服和软弱。她一再表示,将誓死保卫父辈留下的家业,寸上不让。1741年4月初,奥地利军与普鲁士军在莫尔维茨会战,结果普鲁士军获胜。这一胜利,使整个欧洲都吃一惊,法国、英国、荷兰、汉诺威和尼德兰的代表都表示愿意与胜利者结盟。以前曾获得各国确认的国事诏书成了一纸空文。1742年2月,巴伐利亚选帝侯阿尔贝尔特登上帝位,成为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七世(这是最后一个非哈布斯堡王朝的帝国皇帝)。布拉格也被德意志各邦和法国军队占领。西里西亚被占,国事诏书遭废弃,以及查理七世加冕,导致哈布斯堡王室的帝位旁落。这接二连三的打击,使女王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 然而,也就在这时,玛丽亚·特蕾西亚开始发挥出她非凡的才干,逐渐成为一个杰出的女统帅。首先,23岁的她在1741 年6 月前往匈牙利,参加加冕仪式。她头戴王冠,顶蔽华盖,登上匈牙利国王的宝座,大主教和匈牙利的王公显贵向女王宣誓效忠。仪式结束后,女王在议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以承认匈牙利人的特权为代价,获得议会和民众的信任。匈牙利议会决定提供10 万人的军队,与奥地利军队共同抗击外国的入侵。接着,与英国结盟,获得了经济援助。在1742年6月忍痛通过签订条约,暂时承认普鲁士对西里西亚的占有。使普鲁士退出反奥地利的联合阵线,暂时保持中立。局面终于逐渐扭转,1742年从匈牙利开来的军队开始在西线转入反攻。法国、巴伐利亚军队被赶出奥地利境内。1743年6月9日,克芬许勒元帅指挥的奥军攻占慕尼黑,巴伐利亚残部投降。隔断在波希米亚的法军最终仓惶逃离。查理七世成了一名没有土地、没有军队、也没有钱的君主,在一个又一个城市流浪。由于形势逆转而深感恐惧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撕毁了保持中立的条约,于1744年8月率8万军队再次向奥地利扑来,使奥军又一次面临危险。1745年1月,查理七世皇帝因病驾崩,在临死前他告诫自己的儿子,放弃皇冠,与奥地利讲和。这一突然变故,使危机顿时烟消云散,通向和平的道路打开了。巴伐利亚与奥地利之间的战争结束了。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的丈夫弗兰茨·斯特凡也因此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成为弗兰茨一世。 1745 年 10 月 4 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加冕典礼在法兰克福举行。当弗兰茨一世和女王出现在大教堂时,人们欢声雷动,大家不仅想看一看头戴皇冠的罗马皇帝的英姿,更想目睹这位己被称作“皇后”的匈牙利兼波希米亚女王的风采。仪式结束后,皇帝举起双手,向皇后递上金球和权杖,而皇后向她丈夫致礼,挥动手帕,亲口高呼万岁!这时,群情激昂,“皇帝万岁! 皇后——女王万岁!”的欢呼声经久不息,人们都为这一对恩爱的帝王伉俪而自豪。1745年圣诞节,维也纳上空雪花飘扬。嘹亮的钟声敲响了,它不但在庆贺圣诞,而且在祝贺奥地利同普鲁士缔结了和约。英格兰、西班牙和法国也相继提出议和。1748年,长达 8年的奥地利帝位继承战争终于结束了。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虽然失去了西里西亚领土,但却成功地维持了父皇时代的大部分领土。神圣罗马皇帝的桂冠也重新归于哈布斯堡王室。全欧洲都把玛丽亚·特蕾西亚尊为皇后兼女王,甚至连老对手弗里德里希二世也称她为“匈牙利女王”了。 “上帝的怜悯使我得以坚强,使我能够在他为我安排的布满荆棘、痛苦和泪水的道路上徘徊前进;就算战斗到最后,我宁可卖掉最后一条裙子,也绝不放弃西里西亚!”——玛丽娅·特蕾莎 为了夺回西里西亚,惩罚骗子、强盗、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女王在外交大臣考尼茨-里特贝格的帮助下,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居然和哈布斯堡王朝的死敌,法国波旁王室达成和解,欧洲外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逆转,奥地利、法国、俄罗斯三个庞然大物历史性地站在同一条战壕上,而普鲁士则除了远在海外的英国,在大陆上没有一个盟友。眼见形势不妙,腓特烈二世再次先下手为强,1756年突袭中立的萨克森王国,拉开了七年战争的战幕。整个欧洲都被腓特烈这种不宣而战的行为激怒了,因为据说只有野蛮的土耳其人才这么干。这一次,有了两个陆上大国的帮助,奥地利战略优势明显,经过前期短暂的失败后,道恩元帅在科林战役击破腓特烈,解了布拉格之围,普鲁士在盟国合围之前首先击破奥地利的战略计划彻底破产,在以后的时光中,尽管与全欧为敌死战不屈的腓特烈二世打出了一系列奇迹般的经典战例,一次又一次的击败她的军队却永远也撕不破她编制的战略罗网,女王也在战争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作法,眼看奥俄两军将直捣柏林,却因为俄国女皇伊丽莎白一世突然病逝,继位的德国人彼得三世倒向普鲁士一边,使得腓特烈二世死里逃生。 这两场战争给了玛丽娅·特蕾莎很大的名气,但她对历史的影响还不止于此。在18世纪,“开明专制”成为欧洲流行的政治时尚用语。玛丽娅以“开明专制”为旗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中央成立了“公共及宫廷事务督导部”以统一管理所有领地的行政和财务,成立“国务会议”作为最高咨询指导机关,各职能部门都置于其下。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社会经济方面,取消地主担任国家收税人的权利和领主裁判权等特权,同时减少农民的劳役地租和代役租的数量等。这些措施,缓和了地主和农奴的矛盾,也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在此期间,奥地利的政府收入20年间增加了近3倍。农奴制一直是束缚中东欧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痼疾,女皇虽然没有宣布废除,但已经为此作好了铺垫。玛丽娅·特蕾莎还开始了教会改革,主要是使主教们向皇帝效忠,而不是向罗马教皇效忠。从13世纪鲁道夫一世时代起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奥地利一直是中欧举足轻重的大国。玛丽娅·特蕾莎通过两场艰苦的战争维持了这个国家的强势,并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使奥地利赶上先进国家的潮流。 1765年,弗朗茨一世皇帝去世。约瑟夫掌握权力,奥地利改革上升到新的阶段。玛丽亚·特蕾西娅一直深爱丈夫,弗朗茨死后玛丽亚·特蕾西娅一直身穿黑色的丧服,渡过了她人生的最后十五年。对于玛丽亚·特蕾西娅来说,丈夫不仅仅是生活的伴侣,20年来,他的宽容和大度,对她执政的不干涉对她来说是一种支持,使她能够把哈布斯堡家的事业和利益凌驾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利益之上。玛丽娅·特蕾莎为了守住哈布斯堡家族产业,为了冲动的儿子不至于将这个国家引入动乱,她还得继续紧握权杖,她和儿子共同执政15年。她已经做了25年奥地利女大公,22年神圣罗马帝国的无冕女皇。玛丽娅曾明确说出她一生中另一段名言:“最辉煌的胜利也比不上平庸的和平。”1780年11月29日,650年哈布斯堡王朝唯一的女统治者、执政40年的玛丽亚·特蕾西业与世长辞了。她的影响力可以媲美历史上任何一个伟大的女王,因此,尽管她生前从没有用过“女皇”的头衔,世人还是习惯地称她为“欧洲女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