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病多灾的曾国藩
1、天生身体素质不佳
曾国藩不仅资质平庸,身体素质也不怎么好,没到35岁就出现了早衰,30岁有耳鸣,用脑就头昏疲劳,一多说话更觉得疲倦不支,三十多岁时生过三次大病,差点死掉,在立志做圣人,规定每天做日课十二条后,因工作量增大,精神紧张而导致吐血。
2、劳累过度又添疾病
35岁起,曾国藩就得了困扰他一生、给他带来无尽痛苦的疾病:皮肤病。
“其色白,大者如钱,小者如豆,奇痒异常,抓烂作痛。”甚至因为头面长满皮藓而无法觐见皇帝。因病情反复发作,夜间加重而 伴有烦躁、焦虑、失眠等表现,即使成眠,每天也不过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因劳累过度还导致了眼疾。36岁就戴老花镜,60岁时一目失明,剩下的左眼看东西也模模糊糊。
多年的劳累时曾国藩身上的病一样样增多,如血压高,经常眩晕,脾胃不好,经常腹泻、腹痛、腹胀;经常牙痛,多汗。
即便身体如此多灾多难,曾国藩仍然尚强力勤。
他认为一个人想要在世上立定脚跟,能依靠的只有“自强”二字。曾国藩的一生每天都在战斗,与敌人斗,更与自己斗,总是“困知勉行”,遇到困难从不服输,发愤图强,支撑他一生奋斗的就是这种“自强”的精神。
第二个支撑他的是勤。曾国藩反感懒散的生活态度,他认为“勤则百弊皆除”,古往今来,圣贤伟人,没有一个不勤劳的,他几乎没有给自己放过一天假,即便在路上也从不浪费时间,要么看书,默诵或者思考。他说“君子有三乐”,有一乐就是“勤劳而后憩息”。勤劳的结果就是除了办成无数大事外,还留下文字创作两千万字以上,每年写作六十万字左右。
上天赋予曾国藩的智力和体力,本来只够完成他一生事业的十分之一,但他通过自强和勤劳,发挥出超过上天赋予的十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