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香港文人时代
1.
记得我初中时候,最先看的武侠小说是古龙。我喜欢李寻欢和陆小凤的随性与肆意,只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做事。反正书里头故事情节早忘干净了,就记得这俩人没少为素不相识的人打抱不平,还爱拼命。拼命完了就喝酒。
现实中古龙也是真的是喝酒不要命。记得最后古龙全集的电子书看完了,文件的末尾发现制作者附上了一段古龙朋友的回忆文章。那篇文章只记得一个段子,是说古龙在临终前一个星期给朋友打电话,说是能不能陪陪他,不然好孤独啊。朋友到了之后,古龙一边自言自语说医生告诫他千万不能再喝白兰地了,一边就随手开了一瓶杜松子酒,补了一句,哎?医生没让我不能喝这个吧?喝!然后俩人就这么一边聊天一边喝酒,直到天亮。
一个星期后,古龙就去世了。我这两天翻了翻蔡澜先生的书《江湖好友》,有一段倪匡对于古龙的回忆,正好可以接上—— 倪匡听闻到好兄弟古龙大侠居然这么喝酒喝挂了,悲痛欲绝。转念想兄弟一场,走的时候不能没酒啊,于是自掏腰包买了48瓶XO放古龙棺材里头陪葬。因为古龙去世是48岁嘛,讲究,也真不愧是酒肉朋友。另外也可想而知这群文人果然都是很有钱,棺材一定是挑了个特大XXXXL号的才装得下。到了凭吊的那天众人都很伤心。盖棺之际不知道谁说了一句:不如我们把酒喝了吧,这样古龙才会高兴嘛!倪匡一拍大腿哎哟我去对啊,有道理!于是古龙的酒肉朋友们纷纷把那48瓶XO给开了,众人猛喝之际,还不忘给古龙灌酒。
这一灌酒可不得了,古龙居然嘴里喷出来血。倪匡心想难道是装死?也不顾着害怕赶紧给古龙擦嘴擦脸。旁边的殡仪馆人员都吓傻了,以为尸变呢,殡仪馆的赶紧叫人把棺材给盖住了。倪匡也觉得害怕,就跟着朋友赶紧抱住棺材,等钉上了钉子才松手。当然,后来据说叫来了殡仪馆的医生,古龙确实已经去世。
那一天陪着倪匡的痛哭喝酒抱紧棺材的,还有三毛。

顺便说一句,三毛给写的挽联是:「来得多彩多姿,去得无影无踪,不忘人间醉一遭。笔暗或许微微,安心稍待片刻,我们随后带酒来。」
最后的「我们」,我想就是三毛和倪匡了。三毛经常跟古龙和倪匡俩人一起喝酒。关系有多铁呢?有次三毛第一次去古龙家里喝酒,穿着露肩的毛衣,雪白的肌肤把俩人迷着了。于是俩人在后面捣乱:一二三,咬! 然后就两边肩膀各咬了一口。
三毛很可爱,非但没生气,跟他们哈哈大笑起来。就这样,这三个人成为了要好的朋友。
要好到,他们仨约定,有一天如果其中一个人先离开人世,灵魂一定要回来告诉另外俩人真的有另外一个世界存在。所以,古龙去世七七四十九天后,俩人在家里点蜡烛等,没等到。
六年后,三毛也走了。
倪匡在三毛去世的四十九天后,应该也是空等了吧。
2.
三毛走的那一年,是《今夜不设防》的第三年,也是最后一年。这个只办了三年的节目,如今因为网络的发达又火了起来。不过我猜你们很少人知道这个节目的由来。原因很简单,倪匡喜欢上了夜总会的一位妈妈桑,就喊上黄霑和蔡澜一起过去,然后把夜总会的女人都叫来。这仨才子过去那还了得?经常讲笑话逗得大家人仰马翻。完了这仨人觉得这事儿不对啊,我们花钱,我们还得把人家夜总会的给逗乐,太智障了。于是这仨人就商量着去电视台讲同样的东西,就这样,《今夜不设防》有了。

这仨人做节目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来的美女明星,都得盯着人家的耳朵研究评判一番。有一次他们请来了林青霞,三个糟老头子一句不吭,就盯着看,林青霞很费解地问他们咋了嘛,霑叔说了一句据说很经典的话,“女人的下面什么样,耳朵就是什么样。”此处冷场了吗?真没有。可能我们再也看不到如此真性情的节目了,还有那个香港最好玩的时代。
呐,我说说黄霑叔被甲方爸爸虐到吐的故事吧。在拍《笑傲江湖》的时候,导演徐克找到老朋友黄霑,请他帮忙制作电影主题曲。黄霑很高兴就同意了,然而甲方爸爸徐老怪真是爸爸啊,让我们的霑叔改了六稿,徐克就退了六次:唉,你..再改改吧。黄霑为此绞尽脑汁,翻烂了无数本书,苦苦思索如何创作出令狐冲与其他两名江湖高手在一起时会唱的歌。
苦思冥想之后,黄霑叔觉得这首歌要么很难,难到全世界没有人会弹,只有那三名高手会,能人所不能;要么就非常简单,好比儿歌,而其中味道则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后来有天晚上,他看到《中国音乐思想批判》中引述《宋书·乐志》中的四个字:「大乐必易」。于是他脑海中灵光一闪:最容易的一定是音阶,古谱的「宫商角徽羽」,那把顺序倒过来会不会很不错嘞?有了这个念头,他便试着用钢琴弹奏一下,还真的非常好听。那就这么滴吧!
第七稿完成后寄给了徐克,顺带在谱纸上认真画了一一幅JBD(哔——),表示徐克你丫这次爱咋咋地吧,这次再不用就自己玩xx蛋吧。哼。
好了,此处你们的脑子里应该响起《沧海一声笑》的BGM了。
到了人生后期,因为老伙计们都过了气,比如许冠杰啊叶丽仪啊罗文啊林子祥啊,都很少出来了,也就很少有人找他写歌了。这还不算,2001年这一年还被查出来了癌症,因为化疗头发还一直掉。这当然不会击垮我们的霑叔,然后他索性继续玩下去,拉上另外2个著名光头罗家英和麦家,三个怪大叔一起组了个节目。是的,跟《今夜不设防》一样还是三个主持人,不过名字变成了有点点猥琐,又有点好玩的《三个光头佬》。
BTW,王祖贤息影前最后一次的公开访谈就是在这个节目,宣传她的最后作品《游园惊梦》。

太美了,不是吗?
2004年,霑叔也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此时倪匡也早已封笔多年,封笔前自称写了将近400部电影剧本。文字写腻了,女人也玩腻了,便跟夫人移民去了美国,一去不回。
第二年,金庸也去了剑桥念硕士和博士。
老友们都走了,只剩下了永远玩不够的蔡澜。
3.
你们肯定会问,《今夜不设防》怎么不找金庸啊?都是那么好的朋友。没辙,金庸写可以,说是真没蔡澜他们厉害。用笔可以左手社论右手武侠,还可以用笔跟老友斗嘴玩。下面这篇是前年蔡澜的书《江湖老友》里,90岁高龄金庸的序,我查了很多资料,这篇应该是金庸给江湖老友们留下的最后文字了。这里摘取一段:
我喜欢和蔡澜交友交往,不仅仅是由于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对我友谊深厚,更由于他一贯的潇洒自若。好像令狐冲、段誉、郭靖、乔峰,四个都是好人,然而我更喜欢和令狐冲大哥、段公子做朋友。
蔡澜见识广博,懂的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琴棋书画、酒色财气、吃喝嫖赌、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他不弹古琴、不下围棋、不作画、不嫖、不赌,但人生中各种玩意儿都懂其门道,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更可说是第一流的通达。
他女友不少,但皆接之以礼,不逾友道。男友更多,三教九流,不拘一格。他说黄色笑话更是绝顶卓越,听来只觉其十分可笑而毫不猥亵,那也是很高明的艺术了。
过去,和他一起相对喝威士忌、抽香烟谈天,是生活中一大乐趣。自从我心脏病发之后,香烟不能抽了,烈酒也不能饮了,然而每逢宴席,仍喜欢坐在他旁边,一来习惯了,二来可以互相悄声说些席上旁人不中听的话,共引以为乐,三则可以闻到一些他所吸的香烟余气,稍过烟瘾。
写完这篇文字后的金庸,眼前浮现出了多少当年的欢笑和年轻时候的才情,我不知道。比如我想会不会得意当年自个儿跑去欧洲游玩,任由倪匡代笔写瞎了阿紫,又无比天才的起死回生转为了妙笔。而书里故事的一切,是发生在远离香港的漠北,大理。霑叔让音乐穿越回唐代军帐的将军令,倪匡的想象力更是在无垠的太空。
而只有蔡澜如今还在不停的做节目和写书。我很喜欢他在《论李安》一篇里的一句话:从前的导演,知识份子居多;当今的,就是缺少了书生的气质。有了读书人的底子,就能把文字化为第一等的形象出来,任何题材都能拍,都能去挑战,创造出经典来。
读到这里我一下子想明白了,我们为什么会怀念港片和港乐辉煌的时代,是因为文人在创作这一切,给我们带来着快乐。他们的才情融进去香港的市井。是的,即使一部戏几天拍完了,黄霑通常只有一晚上的时间写歌,就像周星驰《食神》里的叉烧饭,最过家常普通,却足够用心。
4.
去年时候,《十三邀》访谈了蔡澜。许知远老师问了这样的问题:读圣贤书所为何用?他希望蔡澜能给他和我们这代年轻人的焦虑一个解。没想蔡澜还是弯起眉毛,红润的脸庞咧嘴哈哈一笑:你呀就是想的太多,改变不了什么啦,享受生活就好啦,多吃多吃。
读圣贤书所谓何?哈哈,我会感谢和怀念他们在吃喝酒色之余,顺便用无数作品影响了我们的整个青春。
用一首黄霑的词结尾吧:
悠悠记得当年笑
仿佛入迷
又带一点惘
种种喜悦
令人为你鼓掌
眉飞色舞千千样
你是个妙人
是个少年狂
参考资料:
蔡澜《江湖老友》